中醫治療癲癇常用十法第 3 頁
六祛痰止癇法
"無痰不作癇",清·程國彭《醫學心悟·癲狂癇》認為癇證"雖有五臟之殊,而痰涎則一",故逐痰,豁痰是治療癲癇很重要的方法。癲癇病人或是由于有形之痰閉阻肺絡,出現喉間痰聲漉漉,口吐痰涎,或者由于無形之痰蒙蔽腦竅而致意識不清、神無所主、顛三倒四等精神癥狀。這些痰證有的是由于脾虛運化失職,水濕所化的寒痰、濕痰為患。也有的是因為熱邪熾盛,煉液成痰,形成熱痰、燥痰所致。清代醫家喻昌云"治痰之法,曰祛,曰導,曰滌,曰化,曰涌,曰理,曰降火,曰行氣",可謂之治痰之法的要領。驗之臨床,當因患者痰邪性質不同,分別選用清熱化痰,燥濕化痰,理氣化痰,搜風化痰等法。
患者面色萎黃、食納不佳、痰稀色白、腸鳴泄瀉,更兼上述諸癥者為濕痰。可用溫化的藥物如半夏、制南星、白附子等藥,以燥濕化痰,祛風解痙。明李梃《醫學入門·癇》云"癇本痰熱挾驚,宜寒藥清心降火化痰為主",如果見有痰證,并有面目紅赤、口渴煩急、大便干結等熱象時為熱痰,應選用清熱化痰的瓜蔞,貝母、天竺黃、竹瀝、竹茹、青礞石、海浮石之類。
明·龔信在《古今醫鑒·五癇》中提出治癇應"宜豁痰順氣"。臨床上在治痰時酌加一些調氣的藥物,如陳皮、青皮、枳殼、厚樸,則祛痰的效果更好。
另外在痰熱很重的時候,多伴有大便干結,肚腹脹滿,舌苔厚膩等癥狀,可以用攻下的辦法,在清化痰熱的藥物中加大黃、檳榔以起通腑逐痰的作用,使祛痰的效果更好。
癇病有邪實壅于膈上而成者,當以涌吐之法。張從正《儒門事親·癇》中治療癇癥"發驚涎潮,搐搦如拽鋸,不省人事,目瞪喘急"者,主張用稀涎散吐之。明虛摶《醫學正傳·癲狂癇癥》也指出"癇宜乎吐"。吐法多用于臨床身體壯實者,且為治標之策,吐后當根據病情調治。
臨床上癇病日久,痰瘀同病者頗為多見,津疑為痰,痰瘀互結,痼結竅絡,因此痰瘀同治更為治癇常法。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