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夜間額葉癲癇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夜間額葉癲癇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夜間額葉癲癇(Autosomal dominant 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y, ANDFLE),是一種睡眠時發作的特發性局灶性癲癇綜合征,睡眠時出現手足痙攣、抽動,以及呼喊,尖叫等癥狀較常見,常被誤認為睡眠障礙等非癲癇性發作。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夜間額葉癲癇于1994年首先由Ingrid E. Scheffer等描述,以夜間成串的運動癥狀發作為其顯著的臨床特征。
夜間額葉癲癇起病年齡從2個月~52歲,平均11.7歲。53%在10歲以前起病,35%在10~20歲起病。所有患者均有睡眠中的發作,58%在剛入睡后不久,48%在凌晨,9%報告全夜可有發作,30%日間小睡時也有發作,58%的病人可有少量的覺醒期發作。發作頻率76%為成串的發作,每夜4~11次,平均7.7次,24%的病人每夜僅發作1次。發作時間短暫,一次發作持續5秒~5分鐘,平均74秒。
發作開始時表現為喘息,呻吟或發出單個的詞,常常睜眼,表情恐懼,雙眼凝視或上翻。口部或手的自動癥不常見。突出表現為軀體運動性自動癥,如突然坐起,猛烈的過度活動,髖部向前用力,全身強直性僵硬,陣攣性抖動及肌張力不全樣運動;或突然抬頭、搖頭、頭部后仰;上肢可上舉或投擲樣動作,下肢可過度伸展、劃圈、踏車樣運動或四肢節律樣運動。病人可在床上爬來爬去甚至墜床致傷。部分病人能意識到發作但不能控制,能聽到外界的聲音但不能作出反應,事后能回憶發作過程。部分病人發作時意識喪失,表明有繼發全身性發作。發作后意識立即恢復,很少有發作后意識障礙或發作后頭痛。上述癥狀提示發作起源于或累及到額葉輔助運動區(SMA發作)。
在同一家族內不同病人的發作程度輕重不等,重者發病年齡早,每夜均有成串發作,甚至導致睡眠嚴重缺乏;輕者僅在青春期有短時間的發作,這種病例只有通過系統的家系調查才能被診斷。多數為間斷的成串發作。誘發因素包括緊張、疲勞等,女性可因月經、妊娠或絕經而使發作頻繁增加或減少。患者智力正常,神經系統檢查及神經影像學檢查正常。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