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腫脹
<篇名>腫脹
屬性:陳 三十二歲 甲寅年二月初四日 太陰所至,發為 脹者,脾主散津液,脾病不能散 津, 土曰敦阜,斯 脹矣。厥陰所至,發為 脹者,肝主疏泄,肝病不能疏泄,木穿土位,亦 脹矣。此癥起于肝經郁勃,從頭面腫起,腹因脹大,的系蠱脹,而非水腫,何以知之。滿腹 青筋暴起如蟲紋,并非本身筋骨之筋,故知之。治法行太陽之陽,泄厥陰之陰為要,醫用八 味丸誤治,反攝少陰之陰,又加牡蠣澀陰戀陽,使陽不得行,而陰凝日甚,六脈沉弦而細, 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口中血塊累累續出,經所謂血脈凝泣者是也。勢太危極,不敢驟然用 藥,思至陽而極靈者,莫如龍,非龍不足以行水,而開介屬之翕,惟鯉魚三十六鱗能化龍, 孫真人曾用之矣。但孫真人《千金》原方去鱗甲用醋煮,茲改用活鯉魚大者一尾,得六斤不 去鱗甲,不破肚,加蔥一斤,姜一斤,水煮熟透,加醋一斤,任服之。 服鯉魚湯一晝夜,耳聞如舊,目視如舊,口中血塊全無,神氣清爽,但腫脹未除。 初五日 經謂病始于下而盛于上者,先治其下,后治其上,病始于上而盛于下者,先治 其上,后治其下,此病始于上腫,當發其汗,與《金匱》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二兩,去節) 熟附子(一兩六錢) 炙甘草(一兩二錢) 煮成五飯碗,先服半碗,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以得汗為度。 此方甫立未分量,陳頌帚先生一見云∶斷然無效。予問曰∶何以不效?陳先生云∶吾曾 用來 。予曰∶此在先生用,誠然不效,予用或可效耳。王先生名謨(忘其字)云∶吾甚不解,同一 方也,藥止三味,并無增減,何以為吳用則利,陳用則否,豈無知之草木,獨聽吾兄使令哉 ?予曰∶蓋有故也。陳先生性情忠濃,其膽最小,伊芳恐麻黃發陽,必用八分,附子護陽,用 至一錢以監制,又恐麻黃、附子皆剽悍藥也,甘草平緩,遂用一錢二分,又監制麻黃、附子 。服一帖無汗,改用八味丸矣,八味陰柔藥多,乃敢大用,如何能效。病者乃兄陳蔭山先生 入內室,取二十八日陳頌帚所用原方分量,一毫不差,在座者六七人,皆嘩然笑曰∶何先生 之神也。予曰∶余常與頌帚先生一同醫病,故知之深矣。于是麻黃去凈節用二兩,附子大者 一枚,得一兩六錢,少麻黃四錢,讓麻黃出頭,甘草一兩二錢,又少附子四錢,讓麻黃、附 子出頭,甘草但鎮中州而已。眾見分量,又大嘩曰∶麻黃可如是用乎。頌帚先生云∶不妨, 如有過差,吾敢當之。眾云∶君用八分,未敢足錢,反敢保二兩之多乎。頌帚云∶吾在菊溪 先生處,治產后郁冒,用當歸二錢,吳君痛責,謂當歸血中氣藥,最能竄陽,產后陰虛陽越 ,例在禁條,豈可用乎。夫麻黃之去當歸,奚啻十百,吾用當歸,伊芳責之甚,豈伊芳用麻黃又 如是之多,竟無定見乎。予曰∶人之畏麻黃如虎者,為其能大汗亡陽,未有汗不出而陽亡于 內者,湯雖多,但服一杯,或半杯,得汗即止,不汗再服,不可使汗淋漓,何畏其亡陽哉。 但此癥閉錮已久,陰霾太重,雖盡劑未必有汗。予明日再來發汗,病家始敢買藥,而仙芝堂 藥鋪竟不賣,謂想是錢字,先生誤寫兩字,主人親自去買,方得藥。服盡劑,竟無汗。 初六日 眾人見汗不出,僉謂汗不出者死,此癥不可為矣。余曰不然,若竟死癥,鯉魚 湯不 見效矣。予化裁仲景先師桂枝湯,用粥發胃家汗法,竟用原方分量一帖,再備用一帖。又用 活鯉魚一尾,得重四斤,煮如前法,服麻黃湯一飯碗,即接服鯉魚湯一碗,汗至眉上;又一 次,汗出上眼皮;又一次,汗至下眼皮;又一次,汗至鼻;又一次,汗至上唇。大約每一次 ,汗出三寸許,二帖俱服完。鯉魚湯一鍋,喝一晝夜,亦服盡,汗至伏兔而已,未過膝也, 臍以上腫俱消,腹仍大。 初七日 經謂汗出不止足者死,此癥尚未全活,雖腰以上腫消,而腹仍大,腰以下其腫 如故 ,因用腰以下腫,當利小便例,與五苓散,服至二十一日共十五天不效,病亦不增不減。陳 蔭山先生云∶前用麻黃,其效如神,茲小便滴不下,奈何,祈轉方。予曰∶病之所以不效者 ,藥不精良耳。今日先生去求好肉桂,若仍系前所用之桂,明日予不能立方,固無可轉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