螈(少陽所至)--卷五
<篇名>螈(少陽所至)
屬性:陳 十五歲 乙丑六月二十五日 病久陰傷已極,骨瘦如柴,又加卒然中暑,中熱氣, 舌絳芒 刺,唇干液涸,無怪乎痙厥神昏,十指蠕動,危險之至。以脈尚浮弦而芤,勉與一面大隊填 陰,兼咸以止厥法。先與紫雪丹二錢,涼水和服,共服六錢。 白芍(五錢) 細生地(三錢) 犀角(五錢) 羚角(三錢) 麻仁(二錢) 炙甘草(二錢) 阿膠(三錢) 生鱉甲(五錢) 牡蠣(五錢) 濃煎,緩緩服。 二十八日 神識未清,間有譫語。 炙甘草(六錢) 麥冬(八錢,連心) 真大生地(八錢) 生鱉甲(五錢) 阿膠(三錢) 麻 仁(三錢) 犀角(五錢) 生白芍(五錢) 七月初一日 邪少虛多,用復脈已當,但舌上黑苔未化,宿糞未見,兼加潤法。 生白芍(六錢) 炙甘草(四錢) 麥冬(六錢) 真大生地(八錢) 阿膠(三錢) 麻仁(五 錢) 犀角(五錢) 生鱉甲(六錢) 元參(二兩) 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初五日 服前藥五帖,見宿糞碗許,黑苔已化,但神識尚未十厘清楚,用三加復脈加犀 角,即于三甲復脈湯內(nèi),加∶ 犀角(四錢) 初八日 神識仍未清楚,湯藥照前,間服牛黃丸三丸。 陳 三歲 九月十六日 燥氣化火,壯熱,舌黃,脈數(shù),螈 而厥,法宜清涼解肌,切 忌發(fā)表。 薄荷(二錢) 羚角(三錢) 杏泥(四錢) 連翹(六錢,連心) 銀花(八錢) 丹皮(三錢) 生甘草(二錢) 牛蒡子(三錢) 苦桔梗(六錢) 黃芩(二錢) 共為粗末,分五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去渣服。 十七日 燥氣化火,身壯熱,渴甚,于前方內(nèi)加 石膏、炒知母、麥冬,去牛蒡、薄荷 、丹皮、羚羊。 石膏(五錢) 炒知母(錢半) 麥冬(二錢,連心) 細生地(二錢) 銀花(二錢) 連翹 (二錢,連心) 苦桔梗(一錢) 生甘草(八分) 杏仁(一錢) 黃芩(一錢) 岳 八個月 六月二十八日 未及歲之兒,瘟毒頭腫,螈 而厥,壯熱氣促,脈及數(shù)大 。恐 真陰不勝陽邪,先以普濟消毒飲宣毒外出,必去升麻、柴胡之直升少陽陽明者,加犀角、羚 羊、瀉心膽之熱。 連翹(六錢) 大力子(六錢) 薄荷(二錢) 人中黃(二錢) 苦桔梗(三錢) 芥穗(二錢) 元 參(五錢) 馬勃(三錢) 天蟲(三錢) 銀花(六錢) 鮮荷葉(一張) 鮮蘆根(一兩,煎湯代 水) 共為細末,分八包,一時許服一包。 犀角(四錢) 羚羊角(四錢,另包不必研) 于前藥每包加五分同煎。 吳 三歲 六月初九日 辰刻以跌撲驚后螈 ,至戌正始醒,醒后身大熱,口渴,脈數(shù) ,舌無苔,用復脈湯六帖。熱退脈靜,又服二帖而安。 尹 十五歲 卒中暑風螈 口歪,四肢抽掣,頭微痛,與清少陽膽絡法。 羚角 連翹 生甘草 桑葉 薄荷 苦桔梗 茶菊 銀花 鉤藤 丹皮 五帖全愈。 百 五歲 痘后余邪,入少陽陽明二絡,但唇口與眼皮螈 ,致飲食不能收合,每從口 張時隨落出,四肢不掣,與清二經(jīng)之絡法。 苦桔梗 丹皮 連翹(連心) 生甘草 細生地 銀花 桑葉 麥冬(不去心) 鉤藤 刺 蒺藜 茶菊 先服湯藥數(shù)帖,后以三十帖作散,每日早晚中三次,各服二錢,服至半年方愈。
屬性:陳 十五歲 乙丑六月二十五日 病久陰傷已極,骨瘦如柴,又加卒然中暑,中熱氣, 舌絳芒 刺,唇干液涸,無怪乎痙厥神昏,十指蠕動,危險之至。以脈尚浮弦而芤,勉與一面大隊填 陰,兼咸以止厥法。先與紫雪丹二錢,涼水和服,共服六錢。 白芍(五錢) 細生地(三錢) 犀角(五錢) 羚角(三錢) 麻仁(二錢) 炙甘草(二錢) 阿膠(三錢) 生鱉甲(五錢) 牡蠣(五錢) 濃煎,緩緩服。 二十八日 神識未清,間有譫語。 炙甘草(六錢) 麥冬(八錢,連心) 真大生地(八錢) 生鱉甲(五錢) 阿膠(三錢) 麻 仁(三錢) 犀角(五錢) 生白芍(五錢) 七月初一日 邪少虛多,用復脈已當,但舌上黑苔未化,宿糞未見,兼加潤法。 生白芍(六錢) 炙甘草(四錢) 麥冬(六錢) 真大生地(八錢) 阿膠(三錢) 麻仁(五 錢) 犀角(五錢) 生鱉甲(六錢) 元參(二兩) 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初五日 服前藥五帖,見宿糞碗許,黑苔已化,但神識尚未十厘清楚,用三加復脈加犀 角,即于三甲復脈湯內(nèi),加∶ 犀角(四錢) 初八日 神識仍未清楚,湯藥照前,間服牛黃丸三丸。 陳 三歲 九月十六日 燥氣化火,壯熱,舌黃,脈數(shù),螈 而厥,法宜清涼解肌,切 忌發(fā)表。 薄荷(二錢) 羚角(三錢) 杏泥(四錢) 連翹(六錢,連心) 銀花(八錢) 丹皮(三錢) 生甘草(二錢) 牛蒡子(三錢) 苦桔梗(六錢) 黃芩(二錢) 共為粗末,分五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去渣服。 十七日 燥氣化火,身壯熱,渴甚,于前方內(nèi)加 石膏、炒知母、麥冬,去牛蒡、薄荷 、丹皮、羚羊。 石膏(五錢) 炒知母(錢半) 麥冬(二錢,連心) 細生地(二錢) 銀花(二錢) 連翹 (二錢,連心) 苦桔梗(一錢) 生甘草(八分) 杏仁(一錢) 黃芩(一錢) 岳 八個月 六月二十八日 未及歲之兒,瘟毒頭腫,螈 而厥,壯熱氣促,脈及數(shù)大 。恐 真陰不勝陽邪,先以普濟消毒飲宣毒外出,必去升麻、柴胡之直升少陽陽明者,加犀角、羚 羊、瀉心膽之熱。 連翹(六錢) 大力子(六錢) 薄荷(二錢) 人中黃(二錢) 苦桔梗(三錢) 芥穗(二錢) 元 參(五錢) 馬勃(三錢) 天蟲(三錢) 銀花(六錢) 鮮荷葉(一張) 鮮蘆根(一兩,煎湯代 水) 共為細末,分八包,一時許服一包。 犀角(四錢) 羚羊角(四錢,另包不必研) 于前藥每包加五分同煎。 吳 三歲 六月初九日 辰刻以跌撲驚后螈 ,至戌正始醒,醒后身大熱,口渴,脈數(shù) ,舌無苔,用復脈湯六帖。熱退脈靜,又服二帖而安。 尹 十五歲 卒中暑風螈 口歪,四肢抽掣,頭微痛,與清少陽膽絡法。 羚角 連翹 生甘草 桑葉 薄荷 苦桔梗 茶菊 銀花 鉤藤 丹皮 五帖全愈。 百 五歲 痘后余邪,入少陽陽明二絡,但唇口與眼皮螈 ,致飲食不能收合,每從口 張時隨落出,四肢不掣,與清二經(jīng)之絡法。 苦桔梗 丹皮 連翹(連心) 生甘草 細生地 銀花 桑葉 麥冬(不去心) 鉤藤 刺 蒺藜 茶菊 先服湯藥數(shù)帖,后以三十帖作散,每日早晚中三次,各服二錢,服至半年方愈。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nèi)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心丸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眩飲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疔癰方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痔散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志圓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中湯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錠子眼藥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地芩飲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第三大腹子散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第三竹瀝湯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