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吐血第 2 頁
十五日 前藥已服十四帖,諸癥皆愈,惟咳嗽未止,于前原方加云苓、半夏。 沈 二十四歲 乙酉五月初十日 六脈弦數,勞傷吐血,建中湯主之。 白芍(六錢,炒) 生姜汁(三匙,沖) 桂枝(三錢) 大棗(二枚,去核) 炙甘草(三錢) 膠飴(一兩) 十二日 加麥冬(五錢) 丹皮(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四帖。 十四日 肝郁脅痛,病名肝著,治在肝經之絡,經藥弗愈也。 新絳紗(三錢) 歸橫須(二錢) 吳萸(一錢) 旋復花(三錢) 廣郁金(二錢) 青皮(三 錢) 蘇子霜(三錢) 廣皮炭(二錢) 降香末(三錢) 半夏(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五日 六脈弦勁,前用建中,現脈已和,左手仍勁,胸前咳甚則痛,間有一二日紫色 之血,按∶肝脈絡胸,是肝絡中尚有瘀滯,且與宣絡。 新絳紗(二錢) 歸須(二錢) 廣皮炭(二錢) 旋復花(三錢) 丹皮炭(三錢) 桃仁泥( 三錢) 蘇子霜(三錢) 郁金(二錢) 降香末(三錢) 姜半夏(五錢) 四帖。 二十一日 六脈弦數,以清氣在頭之故,受微風,右寸獨浮大而衄血,暫與清清道之風 熱。 白茅根(五錢) 甜杏仁(三錢) 黑山梔(一錢,炒) 桑葉(三錢) 側柏葉(三錢,炒) 茶菊花(三錢) 鮮蘆根(三錢) 吳 七十歲 周身癢不可當,脈洪,狂吐血,與大黃黃連瀉心湯,以后永不發。 史 五十歲 酒客大吐狂血盛盆,六脈洪數,面赤,三陽實火為病,與大黃黃連瀉心湯 ,一帖而止,二帖脈平,后七日又復發,血如故,又二帖。 吳 二十五歲 每日飽食就床,脾陽致困,因失其統血之職,此為傷食吐血,脈弦,與 灶中黃土,每日一斤,分二次煎服,將盡半月而愈,戒其夜食,永遠不發。 壽 二十歲 乙酉十一月十二日 怒傷吐血,兩脅俱痛,六脈弦緊,誤補難愈。凡怒傷 肝郁,必有瘀血,故癥現脅痛,一以活肝絡為主,俟瘀血去凈,而后可以補虛。 新絳紗(三錢) 桃仁(三錢) 丹皮炭(三錢) 歸須(三錢) 降香末(三錢) 蘇子霜(二 錢) 旋復花(三錢) 廣郁金(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四帖。 二十二日 復診脈之弦緊雖減,而未和緩,脅痛雖大減,而未凈除,與原方去桃仁,加 細生地(五錢)。 四帖。 十二月初五日 六脈弦細而緊,《金匱》謂脈雙弦者寒也,弦則為減,男子失精亡血, 小建中湯主之。怒傷吐血愈后,以小建中復陽生陰。 焦白芍(六錢) 生姜(三錢) 桂枝(三錢) 大棗(二枚) 炙甘草(三錢) 膠飴(一兩, 后化入) 初九日 加丹皮(三錢) 麥冬(三錢) 服八帖。 十八日 諸癥全愈,胃口大開,虛未全復,于原方加麥冬二錢,使分布津液于十二經臟 ,則虛從飲食中復矣。 金 三十日 肝郁脅痛吐血,病名肝著,且有妊娠,一以宣肝絡為要,與新絳旋復花湯 法,切戒惱怒介屬。 新絳紗(三錢) 旋復花(三錢包) 丹皮(五錢) 降香末(三錢) 歸須(三錢) 桃仁(二 錢) 香附(三錢) 廣郁金(二錢) 蘇子霜(二錢) 以脅痛止為度。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