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脅痛第 2 頁
今日且與清膽絡法,勿犯中焦。 桑葉(二錢) 甘菊花(二錢) 刺蒺藜(一錢) 丹皮(錢半) 羚羊角(八分) 苦桔梗(一 錢) 炒白芍(二錢) 鉤藤(一錢) 生甘草(八分) 又 治下焦絡法。 桂枝尖(二錢) 澤蘭(錢半) 新絳(二錢) 整當歸(五錢) 生香附(三錢) 小茴香(三 錢) 白芍(六錢,酒炒) 縮砂蜜(二錢,研細) 郁金(三錢) 煮成三杯,日二夜一。 又 八脈麗于肝腎,肝病久,未有不累及八脈者,用通補陰絡,兼走八脈法。 桂枝尖(一錢) 杞子(二錢炒黑) 小茴香(二錢) 杭白芍(六錢) 歸身(三錢) 縮砂仁 (錢半) 新絳(錢半) 桂圓肉(二錢) 又 法同前。 桂枝尖(一錢) 全當歸(三錢) 桂圓肉(二錢) 廣木香(一錢) 炒白芍(六錢) 降香末 (三錢) 生香附(三錢) 新絳(三錢) 川芎(二錢) 澤蘭(一錢) 尹氏 三十二歲 誤服大辛大溫,致傷心陽,使下焦濁陰來攻,過提致少陽無忌,有升 無降,上愈盛,下愈虛。且與鎮固法,非治病也,特醫藥耳。 新紗(三錢) 梔子(三錢,炒黑) 半夏(六錢) 旋復花(三錢) 古勇黃連(錢半) 代赭 石(一兩, ) 降香末(五錢) 焦白芍(三錢) 紫石英(一兩, 研細) 炙龜板(五錢) 煮成三大茶杯,分三次服,渣再煎一杯服。 又 鎮沖脈,泄膽陽,業已得效,仍宗其法。其血絡之郁痛未能卒治,蓋事有緩急也。 紫石英(一兩) 代赭石(一兩) 焦白芍(五錢) 新絳紗(四錢) 古勇黃連(一錢) 山梔(三 錢,炒) 炙龜板(八錢) 旋復花(三錢) 半夏(六錢) 蘇氏 三十二歲癸亥十月二十八日 脈弦數,左尺獨大,瘕居右脅,發則攻心,痛躍不 止,病名肝著,先宜宣絡,后補八脈。 新絳紗(三錢) 歸須(二錢) 廣郁金(二錢) 旋復花(三錢) 炒桃仁(三錢) 兩頭尖( 三錢,揀凈兩頭圓) 降香末(三錢) 丹皮(三錢,炒) 元胡索(二錢) 初二日 肝著用通絡法,業已見效,仍宗前法。但必須用化氣丹間服為妙,取其治病而 不傷正耳。 新絳紗(三錢) 歸須(二錢) 元胡索(二錢) 旋復花(三錢) 桃仁(三錢) 生香附(三 錢) 蘇子凈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半夏(三錢) 廣郁金(三錢) 烏藥(二錢) 二帖。 初三日 于前方內加∶ 兩頭尖(三錢) 丹皮炒(三錢) 白芍(三錢) 韭白汁(三小匙) 初六日 藥力不及,且用進法。 新絳紗(三錢) 桃仁泥(三錢) 藏紅花(二錢) 旋復花(三錢) 歸須(錢半) 生香附( 三錢) 焦白芍(六錢) 丹皮(五錢) 川楝子(三錢) 三帖。 十四日 仍宗前法。 新絳紗(三錢) 桃仁泥(五錢) 歸須(二錢) 旋復花(三錢) 藏紅花(三錢) 降香末( 三錢) 子(三錢) 三帖。 十六日 甲子正月十九日 業已見效,照前方日服半帖,丸藥減三分之二。 經來五日,顏色已正,不得過行傷正。其瘕氣,留為丸藥化可也。茲擬寧心止汗。 白芍(六錢,炒) 粉丹皮(三錢) 洋參(二錢) 茯苓塊(五錢) 制五味(一錢) 牡蠣( 五錢) 小麥(三錢) 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三帖。 甘氏 五十歲 凡兩畔不同者,皆肝病也。此證氣至丑寅則上升,暮卒復。左脈沉弦, 右脈浮弦,升降失司,痰飲斯聚。 姜半夏(五錢) 降香末(三錢) 旋復花(三錢) 小枳實(三錢) 廣陳皮(三錢) 杏仁泥 (三錢) 蘇子霜(三錢) 黃芩炭(八分) 生姜(三片)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