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肝厥
<篇名>肝厥
屬性:高氏 四十五歲 乙丑十一月十一日 肝陽上竄,因怒即發,十余年矣。經云∶久病在 絡, 豈經藥可效?再肝厥之癥,亦有寒熱之不同。此癥脈沉而弦細,其為寒也無疑。大凡寒厥必 死,今不死者,以其為腑厥而非臟厥也,現下脅下有塊有聲,經色紫黑。擬先用溫通絡脈法 。 新絳紗(三錢) 旋復花(三錢) 川椒(二錢,炒黑) 降香末(三錢) 歸須(二錢) 制半 夏(五錢) 桂枝尖(三錢) 生香附(三錢) 桃仁炭(三錢) 煮二杯,二次服。 三兄夫人 二十二歲 除夕日亥時 先是產后受寒痹痛,醫用桂附等極剛熱之品, 服之 大效;醫見其效也,以為此人非此不可,用之一年有余。不知溫燥與溫養不同,可以治病, 不可以養生,以致少陽津液被劫無余,厥陰頭痛,單巔頂一點,痛不可忍,畏明,至于窗 間有豆大微光,即大叫,必室如黑漆而后少安,一日厥去四五次。脈弦細數,按之無力,危 急已極,勉與定風珠潛陽育陰,以熄肝風。 真大生地(八錢) 麻仁(四錢) 生白芍(四錢) 麥冬(四錢,帶心) 海參(二條) 生阿 膠( 四錢) 生龜板(六錢) 炙甘草(五錢) 生牡蠣(六錢) 生鱉甲(六錢) 雞子黃(二枚,去渣 后化入攪勻) 煮成八杯,去渣,上火煎成四杯,不時頻服。 正月初一日 微見小效,加∶ 鮑魚片(一兩) 煮成十杯,去渣,煎至五杯,頻服。 初四日 腰以上發熱,腰以下冰涼,上下渾如兩截;身左半有汗,身右半無汗,左右渾 如兩 畔。自古方書未見是癥,竊思古人云∶琴瑟不調,必改弦而更張之,此癥當令其復厥,厥后 再安則愈。照前方定風珠減半,加∶ 青蒿(八分) 當夜即厥二三次。 初五日 照前方定風珠原分量一帖,服后厥止神安。 初七日 仍照前方。 初八日 方皆如前,漸不畏明,至正月二十日外,徹去幃帳,湯藥服至二月春分后,與 專翕大生膏一料痊愈。 楊 室女 四十九歲 甲申十二月初二日 初因肝郁脅痛,繼而肝厥犯胃,醫者不識病 名肝 著,與絡痛治法,無非滋陰補虛,或用涼藥,以致十年之久,不能吃飯,飲粥湯止一二口, 食炒米粉止一酒杯,稍聞聲響即痙厥,終夜抽搐,二三日方漸平,六脈弦緊而長,經閉二年 ,周身疼痛,痰飲咳嗽,終年無已,骨瘦如柴,奄奄一息。此癥內犯陽明,故不食;木克脾 土,故飲聚;陽明空虛,故無主,聞聲而驚;外犯太陽,故身痛而痙;本臟致病,故厥。經 謂治病必求其本,仍從肝絡論治。 新絳紗 歸須 川椒炭 桂枝 郁金 旋復花 青皮 蘇子霜 半夏 降香末 十四日 服前方七帖,脅痛雖輕,痰飲特甚,喘咳頻仍,夜臥不安,暫停絡藥,專與和 胃蠲飲。 半夏(八錢) 廣陳皮(四錢) 生苡仁(五錢) 茯苓(六錢) 枳實(三錢) 淡干姜(三錢) 桂枝(三錢) 十七日 胃稍開,能食稀粥半碗,脅仍痛,仍服前活絡方去川椒,加廣陳皮。 十二月初四日十一日 脅痛平,咳嗽未除,又服前蠲飲方。 十一日 因余有由紹興之行,令其常服和胃方,脅痛發時,暫服新絳旋復花湯,此時已 能食爛飯半碗矣。 乙酉二月二十八日 脈稍和平,雖弦而有胃氣,干飯能吃一碗有半,經亦復通,仍間服 前二 方。夜間偶感燥癥,欲起不得起,欲坐不得坐,欲臥不得臥,煩躁無奈不可當,約二時,服 霹靂散三兩許始安。次日仍與和胃。 十八日 能食干飯兩小碗矣,六脈又和一等,仍間服前二方。 四月初三日 余復由淮至紹,初八日至蘇州,不放心此病,作書一封,令其調適性情。 五月 間又作書一封,痛以大道理開導之。十月間始得回書,據云竟以余書作座右銘,每日諷誦一 過,飲食又進,精神大長,闔家歡樂。
屬性:高氏 四十五歲 乙丑十一月十一日 肝陽上竄,因怒即發,十余年矣。經云∶久病在 絡, 豈經藥可效?再肝厥之癥,亦有寒熱之不同。此癥脈沉而弦細,其為寒也無疑。大凡寒厥必 死,今不死者,以其為腑厥而非臟厥也,現下脅下有塊有聲,經色紫黑。擬先用溫通絡脈法 。 新絳紗(三錢) 旋復花(三錢) 川椒(二錢,炒黑) 降香末(三錢) 歸須(二錢) 制半 夏(五錢) 桂枝尖(三錢) 生香附(三錢) 桃仁炭(三錢) 煮二杯,二次服。 三兄夫人 二十二歲 除夕日亥時 先是產后受寒痹痛,醫用桂附等極剛熱之品, 服之 大效;醫見其效也,以為此人非此不可,用之一年有余。不知溫燥與溫養不同,可以治病, 不可以養生,以致少陽津液被劫無余,厥陰頭痛,單巔頂一點,痛不可忍,畏明,至于窗 間有豆大微光,即大叫,必室如黑漆而后少安,一日厥去四五次。脈弦細數,按之無力,危 急已極,勉與定風珠潛陽育陰,以熄肝風。 真大生地(八錢) 麻仁(四錢) 生白芍(四錢) 麥冬(四錢,帶心) 海參(二條) 生阿 膠( 四錢) 生龜板(六錢) 炙甘草(五錢) 生牡蠣(六錢) 生鱉甲(六錢) 雞子黃(二枚,去渣 后化入攪勻) 煮成八杯,去渣,上火煎成四杯,不時頻服。 正月初一日 微見小效,加∶ 鮑魚片(一兩) 煮成十杯,去渣,煎至五杯,頻服。 初四日 腰以上發熱,腰以下冰涼,上下渾如兩截;身左半有汗,身右半無汗,左右渾 如兩 畔。自古方書未見是癥,竊思古人云∶琴瑟不調,必改弦而更張之,此癥當令其復厥,厥后 再安則愈。照前方定風珠減半,加∶ 青蒿(八分) 當夜即厥二三次。 初五日 照前方定風珠原分量一帖,服后厥止神安。 初七日 仍照前方。 初八日 方皆如前,漸不畏明,至正月二十日外,徹去幃帳,湯藥服至二月春分后,與 專翕大生膏一料痊愈。 楊 室女 四十九歲 甲申十二月初二日 初因肝郁脅痛,繼而肝厥犯胃,醫者不識病 名肝 著,與絡痛治法,無非滋陰補虛,或用涼藥,以致十年之久,不能吃飯,飲粥湯止一二口, 食炒米粉止一酒杯,稍聞聲響即痙厥,終夜抽搐,二三日方漸平,六脈弦緊而長,經閉二年 ,周身疼痛,痰飲咳嗽,終年無已,骨瘦如柴,奄奄一息。此癥內犯陽明,故不食;木克脾 土,故飲聚;陽明空虛,故無主,聞聲而驚;外犯太陽,故身痛而痙;本臟致病,故厥。經 謂治病必求其本,仍從肝絡論治。 新絳紗 歸須 川椒炭 桂枝 郁金 旋復花 青皮 蘇子霜 半夏 降香末 十四日 服前方七帖,脅痛雖輕,痰飲特甚,喘咳頻仍,夜臥不安,暫停絡藥,專與和 胃蠲飲。 半夏(八錢) 廣陳皮(四錢) 生苡仁(五錢) 茯苓(六錢) 枳實(三錢) 淡干姜(三錢) 桂枝(三錢) 十七日 胃稍開,能食稀粥半碗,脅仍痛,仍服前活絡方去川椒,加廣陳皮。 十二月初四日十一日 脅痛平,咳嗽未除,又服前蠲飲方。 十一日 因余有由紹興之行,令其常服和胃方,脅痛發時,暫服新絳旋復花湯,此時已 能食爛飯半碗矣。 乙酉二月二十八日 脈稍和平,雖弦而有胃氣,干飯能吃一碗有半,經亦復通,仍間服 前二 方。夜間偶感燥癥,欲起不得起,欲坐不得坐,欲臥不得臥,煩躁無奈不可當,約二時,服 霹靂散三兩許始安。次日仍與和胃。 十八日 能食干飯兩小碗矣,六脈又和一等,仍間服前二方。 四月初三日 余復由淮至紹,初八日至蘇州,不放心此病,作書一封,令其調適性情。 五月 間又作書一封,痛以大道理開導之。十月間始得回書,據云竟以余書作座右銘,每日諷誦一 過,飲食又進,精神大長,闔家歡樂。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