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用飲食 第八章 補血類第 4 頁
荔枝(《本草拾遺》)
【基原】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實。
【異名】離支、丹荔、火山荔、麗枝、勒荔。
【性味歸經】甘、酸,溫。入脾、肝經。
【功效】生津益血,健脾止瀉,溫中理氣,降逆。
【應用】
1.脾虛久瀉:荔枝干果七個,大棗五個,水煎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2.老人五更瀉:荔枝干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連服三次;酌加山藥或蓮子同煮更佳。(《泉州本草》)
3.呃逆不止:荔枝七個,連皮核燒存性,為末,白湯調下。(《醫方摘要》)
4.婦女虛弱,崩漏貧血:荔枝干果30g,水煎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5.氣虛胃寒:荔枝肉五枚,煮酒一小杯,屢服有效。(《飲食治療指南》)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者慎服。
【按語】
新鮮果肉汁多味甘,生津止渴,為果中佳品。
【參考文獻】
《玉楸藥解》:“荔枝,甘溫滋潤,最益脾肝精血。陽敗血寒,最宜此味。功與龍眼相同,但血熱宜龍眼,血寒宜荔枝。干者味減,不如鮮者,而氣和平,補益無損,不致助火生熱,則大勝鮮者。”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