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用飲食 第七章 補氣類第 2 頁
香蕈(《日用本草》)
【基原】為側耳科植物香蕈的干實體(菌蓋及柄)。
【異名】香菇、冬菰。
【性味歸經】甘,平。入胃經。
【功效】益胃氣,托痘疹,止血。
【應用】
1.胃痙,反胃嘔吐:皂荑樹蕈,焙干為末,飯前糖水送下。(《家庭食療手冊》)
2.功能性子宮出血:楊樹蕈焙干研末,每服3g,溫水下,日服二次。(《家庭食療手冊》)
3.小兒痘疹干癟,體虛難出:香菇6~9g,水煎服。(《家庭食療手冊》)
【使用注意】
痧痘后、產后、病后忌用野生香蕈,其與毒蕈易混淆,誤食后中毒,嚴重者可致死亡。
【現代研究】
香蕈中含有降低血脂物質香蕈素,而且含鈣、磷較高,可作為天然抗佝僂病的食物。香蕈中的松茸醇,為鮮品香氣的主要成份。
【按語】
香蕈清香鮮美,能增進食欲,降低血脂,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也可作小兒軟骨病的食品以輔助治療。香蕈多糖有一定的提高免疫作用和抗癌作用,腫瘤病人食用有益。
【參考文獻】
1.《本草求真》:“香蕈味甘性平,大能益胃助食,及理小便不禁。”
2.《醫林纂要》:“可托痘毒。”
3.《現代實用中藥》:“為補償維生素D的要劑,預防佝僂病,并治貧血。”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