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用飲食 第四章 健脾消積類第 2 頁
山楂(《本草衍義補遺》)
【基原】為薔薇料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實。
【異名】山里紅果、赤棗子。
【性味歸經】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積,散瘀血,利尿,止瀉。
【應用】
1.食肉不消:山楂肉120g,水煮食之,并飲其汁。(《簡便單方》)
2.產婦惡露不盡,腹中疼痛,或兒枕作痛:山楂百十個,打碎煎湯,入砂糖少許,空心溫服。(朱震亨)
3.高血壓:用山楂干品,制成糖漿,使每毫升糖漿含山楂干品0.65g,并加適量防腐劑,每天服三次,每次20m1,飯后服。有明顯降壓作用,能改善消化功能及食欲。(《新中醫》1976.1)
4.小兒脾虛久瀉:取鮮山楂(去皮核)、淮山藥各等份,加適量白糖,調勻后蒸熟,壓制成小兒愛吃的山楂餅,有健脾醒胃,消脹除積之作用。(《新中醫》1978.2)
【使用注意】
凡脾虛胃弱無積滯、氣虛便溏者,慎用。生食大量山楂后,令人嘈雜易饑。
【現代研究】
經臨床觀察與實驗研究,證明山楂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含量和強心作用。體外抑菌試驗表明,焦山楂及生山楂均有很強的抑制福氏痢疾桿菌、宋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等作用。服山楂后,能增加胃中酶類(包括淀粉酶、脂肪分解酶等),促進食物消化。山楂煎劑乙醇浸出物有收縮子宮的作用。
【按語】
山楂多用于消化不良的泄瀉,又長于消肉積,體虛而兼有食滯者,山楂應與黨參、白術等同用方妥。
【參考文獻】
1.《本草求真》:“山楂,所謂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積,用此酸咸之味,以為消磨,待食行而痰消,氣破而泄化,謂之為健,屬消導之健矣!
2.《醫學衷中參西錄》:“山楂,若以甘藥佐之,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郁氣而不傷正氣,其性尤和平也!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