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用飲食 第四章 健脾消積類第 11 頁
蠶豆(《救荒本草》)
【基原】為豆科植物蠶豆的種子。
【異名】胡豆。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胃經。
【功效】健脾利濕。
【應用】
1.膈食:蠶豆磨粉,紅糖調食。(《指南方》)
2.生胡豆250g,燉黃牛肉服。(《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使用注意】
老蠶豆多食易腹脹,需煮爛食用。少數人食入蠶豆后,可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蠶豆黃病)。
【現代研究】
蠶豆中除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少量脂肪等物質外,尚含巢菜堿苷,這是6—磷酸葡萄糖的競爭性抑制物,為引起蠶豆黃病的因素之一。
【按語】
據載蠶豆由漢代張騫自西域帶回栽種。中醫傳統主治浮腫癥。蠶豆的葉、梗、莢殼均含D—甘油酸,它的葉可治肺結核出血、消化道出血、外傷出血。其花有涼血、止血之功,治咳血、衄血、帶下、高血壓。其莖可止血、止瀉,治各種內出血。其種皮有利尿滲濕作用,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
【參考文獻】
1.《本草從新》:“補中益氣,澀精,實精。”
2.《隨息居飲食譜》:“健脾開胃,浸以發芽,更不壅滯。”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