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用飲食 第四章 健脾消積類第 10 頁
健脾化濕類
薏苡仁(《神農本草經》)
【基原】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種仁。
【異名】薏米、米仁、苡米、六谷子、起實。
【性味歸經】甘、淡,涼。入脾、肺、腎經。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止瀉。
【應用】
1.風濕痹痛:薏苡仁粉,同曲米釀酒或袋盛煮酒飲之。(《本草綱目》)
2.脾虛泄瀉:薏苡仁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或薏苡仁、白扁豆各30g同煎服。(《本草綱目》)
3.郁李仁50g研,以水濾汁,煮薏苡仁飯,日二食之。(《獨行方》)
4.腸癰:薏苡仁100g,附子20g,敗醬50g,上三味杵為末,以水500ml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金匱要略》)
5.脾肺虛弱:山藥60g,薏苡仁80g,柿餅30g,加水煮粥。(《醫學衷中參西錄》珠玉二寶粥)
【使用注意】
大便燥結、滑精、孕婦及精液不足、小便多者不宜服用。
【現代研究】
薏苡仁中,除含有一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維生素及無機物質外,并含有薏苡仁酯、薏苡仁素、谷甾醇、生物堿等有效成分。薏苡仁脂對動物的子宮和骨骼肌及運動神經末梢有作用,在低濃度時呈興奮狀態,高濃度時能產生麻痹。
【按語】
薏苡仁作用緩和,微寒而不傷胃,益脾而不滋膩。除治腹瀉用炒苡仁外,其它均用生苡仁入藥。因為薏米營養豐富,所以常用于久病體虛,病后恢復期。對老人、兒童均是好的藥用食物。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
2.《中國藥植圖鑒》:“治肺水腫,濕性胸膜炎,排尿障礙,慢性胃腸病,慢性潰瘍。”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