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外科治法第 28 頁
二、手術療法
手術療法,就是運用各種器械和手法操作進行治療的一種治療方法,它在外科治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常用的方法有切開法、烙法、砭鐮法、掛線法、結扎法等,可針對疾病的不同情況選擇應用。手術操作時必須嚴格消毒,正確使用麻醉,保證無菌操作,并注意防止出血和刀暈等手術并發癥的發生。
(一)切開法
切開法,就是運用手術刀把膿腫切開,以使膿液排出,從而達到瘡瘍毒隨膿泄,腫消痛止,逐漸向愈目的的一種手術方法。
適應證:一切外瘍,不論陰證、陽證,確已成膿者,均可使用。
用法:使用切開法之前,應當辨清膿成熟的程度、膿的深淺、患部的經絡位置等情況,然后決定切開與否,具體運用如下:
1.選擇有利時機
即辨清膿成熟的程度,準確把握切開排膿的有利時機。當腫瘍成膿之后,膿腫中央出現透膿點(膿腔中央最軟的一點),即為膿已成熟,此時予以切開最為適宜。若瘡瘍膿未成熟,過早切開,則徒傷氣血,膿反難成。
2.切口位置
以低位引流為原則,應使膿液暢流而不致袋膿。
3.切口方向
一般瘡瘍宜循經直開,刀頭向上,免傷血絡;乳房部應以乳頭為中心,放射形切開,免傷乳囊;面部膿腫應盡量沿皮膚的自然紋理切開;手指膿腫,應從側方切開;關節區附近的膿腫,切口盡量避免損壞關節;若為關節區膿腫,一般施行橫切口,因為縱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響關節功能。總之,除了特殊情況,一般均采用縱切。
4.切開的深淺
不同的病變部位,進刀深淺必須適度,如膿腔淺的,或瘡瘍生在皮肉較薄的頭、頸、脅肋、腹、手指等部位,必須淺開;如膿腔深的,或生在皮肉較厚的臀、臂等部位,稍深無妨,但總以得膿為度。如瘡瘍膿淺而深開,則內膿雖出,而好肉損傷;膿深而淺開,則內膿不得外泄,反致走泄。
5.切口大小
應根據膿腫范圍大小,以及病變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以達到膿流通暢為度。凡是膿腫范圍大,肌肉豐厚而膿腔較深的,切口宜大;膿腫范圍小,肉薄而膿腫較淺的,切口宜小。
一般切口不能過大,以免損傷好肉筋絡,愈合后疤痕較大;但切口也不能過小,以免膿水難出,延長治愈日期。
6.操作方法
手術時以右手持刀,刀鋒向外,拇食兩指夾住刀口要進刀的尺寸,其余三指把住刀柄,并把刀柄的末端頂在魚際上1乃處,這樣能使進刀有力準確,同時左手拇食兩指按在所要進刀部位的兩側,進刀時刀口宜向上,在膿點部位向內直刺,深入膿腔即止,如欲把刀口開大,則可將刀口向上或向下輕輕延伸,然后將刀直出即可。如采用西醫手術刀,可應用小號尖角刀以反挑式之執刀法進行直刺,如欲把刀口開大,則可將刀口向上或向下輕輕延伸。
注意點:在關節和筋脈的部位宜謹慎開刀,以免損傷筋脈,致使關節不利。如患者過于體弱,應先內服調補藥物,然后開切,以免暈厥。凡顏面療瘡,尤其在鼻唇部位,忌早期切開,以免療毒走散,并發走黃危證。切開后,由膿自流,切忌用力擠壓,以免感染擴散、毒邪內攻。
<< 上一頁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