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第 12 頁
八、補益劑
補益劑是以人參、黃芪、黃精、玉竹、當歸、熟地、女貞子、鹿茸、肉蓯蓉等藥物為主組成,具有補養人體氣、血、陰、陽等作用,用以治療各種虛證的中成藥。補益劑分為補氣、補血、氣血雙補、補陰、補陽、陰陽雙補六種,臨床以氣、血、陰、陽虛損不足諸癥表現為辨證要點。
臨床可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貧血、休克、衰老、退行性病變、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出現氣血陰陽虛損表現者。
1.補氣劑 適用于脾肺氣虛證。癥見肢體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語聲低微、動則氣促、面色萎黃、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弱或虛大,甚或虛熱自汗,或脫肛、子宮脫垂等。例如參苓白術散(丸、顆粒)、補中益氣丸(顆粒)。
2.補血劑 適用于血虛病證。癥見面色無華、頭暈、眼花、心悸失眠、唇甲色淡、婦女經水愆期、量少色淡、脈細數或細澀、舌質淡紅、苔滑少津等。例如歸脾丸(合劑)、當歸補血丸。
3.氣血雙補劑 適用于氣血兩虛證。癥見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氣短、肢體倦怠、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細等。例如八珍益母丸(膠囊)、烏雞白鳳丸(膠囊、片)、人參養榮丸。
4.補陰劑 適用于陰虛證。癥見肢體羸瘦、頭暈耳鳴、潮熱顴紅、五心煩熱、口燥咽干、虛煩不眠、大便干燥、小便短黃,甚則骨蒸盜汗、嗆咳無痰、夢遺滑精、腰酸背痛、脈沉細數、舌紅少苔、少津等。例如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膠囊、片)、生脈飲(顆粒、膠囊、注射液)、百合固金丸。
5.補陽劑 適用于陽虛證。癥見腰膝酸痛、四肢不溫、酸軟無力、少腹拘急冷痛、小便不利,或小便頻數、陽痿早泄、肢體羸瘦、消渴、脈沉細或尺脈沉伏等。例如金匱腎氣丸(片)、四神丸(片)。
6.陰陽雙補 適用于陰陽兩虛證。癥見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陽痿遺精、畏寒肢冷、午后潮熱等。例如補腎益腦片。
注意事項:(1)辨治虛證,辨別真假;(2)體質強壯者不宜補,邪氣盛者慎用;(3)脾胃素虛宜先調理脾胃,或在補益方中佐以健脾和胃、理氣消導的中成藥;(4)服藥時間以空腹或飯前為佳。
九、安神劑
安神劑是以磁石、龍齒、珍珠母、遠志、酸棗仁、柏子仁等藥物為主組成,具有安定神志作用,用以治療各種神志不安疾患的中成藥。安神劑分為重鎮安神和滋養安神兩類。臨床以失眠、心悸、煩躁、驚狂等為辨證要點。
臨床可用于治療睡眠異常(失眠)、神經官能癥、甲狀腺機能亢進癥、高血壓、心律失常等出現上述癥狀者。
1.重鎮安神劑 適用于心陽偏亢之證。癥見煩亂、失眠、驚悸、怔忡等。例如磁朱丸、朱砂安神丸。
2.滋養安神劑 適用于陰血不足,心神失養證。癥見虛煩少寐、心悸盜汗、夢遺健忘、舌紅苔少等。例如天王補心丸(片)、養血安神丸、柏子養心丸(片)。
注意事項:(1)重鎮安神類多由金石藥物組成,不宜久服,以免有礙脾胃運化,影響消化功能;(2)素體脾胃不健,服用安神劑時可配合補脾和胃的中成藥。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政策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草案) 01-04 [醫藥考試]2015年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筆試 12-01 [五絕動態][組圖]張劍鋒應邀參加第三期難治 10-20 [醫藥資訊][組圖]第三期難治病明中醫學術沙 10-19 [醫藥資訊]符合條件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納入 09-28 [五絕動態][組圖]五絕指針療法確定為2015百 08-15 [五絕動態][組圖]定興縣五絕指針按摩服務中 07-29 [五絕動態][組圖]張劍鋒應邀參加首屆華企峰 07-27 [醫藥資訊][組圖]首屆華企峰會2015百項健康 07-27 [醫藥考試]首批中醫類別實踐技能考試國家基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