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
李杲出身富豪之家,自幼沉穩(wěn)安靜,極少言笑,十分喜愛讀書。李杲20多歲時,他的母親患病,請了許多醫(yī)生前來,治療無效,也就糊里糊涂地病死了。這件事對他的觸動極大,從此便立志學醫(yī)。他聽說易州的張元素的名聲很大,便攜重金前去拜師學醫(yī)。由于他有很深的文學功底,學習得很快,幾年以后,就已經學得很好了。
李杲生活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時有瘟疫流行,他見到許多人患了“大頭天行”的病,頭大得像西瓜一樣,非常痛苦,便潛心鉆研《內經》、《傷寒》等書,終于研究出了一張方子,治療此病非常有效,后來,他將這張方子刻在木碑上,插在人來人往的熱鬧地方,病者抄了回去,幾乎沒有治不好的。有人還將這張方子刻在石碑上,以便流傳更廣,當時人們都以為是神仙留下的神方,李杲也就有了“神醫(yī)”之名。
他精通醫(yī)術,但并不行醫(yī)。而每次為人治病,療效甚佳,常給親朋看病開方,對于治療十分有心得,尤其對中焦脾土在治療中的意義有獨到的見解,他的老師,易水學派的張元素就很重視脾胃。他的學說就充分地繼承了這一點。李杲是富家子弟,平時交往的多是一些上層社會的有錢有勢的貴人,他們養(yǎng)尊處優(yōu),膏粱厚味,易傷脾胃,所患疾病多屬此類。另外,當時適值元兵南下,戰(zhàn)亂頻繁,人民在饑餓、驚慌、憂愁中生活,大多起居飲食沒有規(guī)律,也很易傷脾胃。鑒于此,他認為只讀古方是不夠的,必須面對新的社會現(xiàn)實,分析病人的特點來研究方藥,這些也是他建立脾胃學說的社會條件。
《脾胃論》
李東垣脾胃論的核心是:“脾胃內傷,百病由生!边@與《內經》中講到的“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的論點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十分強調胃氣的作用。同時,他還將內科疾病系統(tǒng)地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這對臨床上的診斷和治療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于內傷疾病,他認為以脾胃內傷最為常見,其原因有三:一為飲食不節(jié);二為勞逸過度;三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屬土居中,與其他四臟關系密切,不論哪臟受邪或勞損內傷,都會傷及脾胃。同時,各臟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過脾胃來調和濡養(yǎng)、協(xié)調解決。但他絕對不主張使用溫熱峻補的藥物,而是提倡按四時的規(guī)律,對實性的病邪采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他還十分強調運用辨證論治的原則,強調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可犯虛虛實實的錯誤,這樣就使得他的理論更加完善,并與張子和攻中求補,攻中兼補的方法不謀而合了。
李東垣的獨特理論反映了時代的特點,也體現(xiàn)了他對于《內經》等著作細致研讀的成果。其著作《脾胃論》對后世醫(yī)家關于脾胃病及以脾胃為主的治療方法有著重要的影響,起到了指導作用。
- 相關文章
-
李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y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y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y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y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fā)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yī)藥發(fā)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fā)展規(guī)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