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型辨治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屬中醫“心悸”范疇。筆者臨證分以下8型辨治常獲良效。
心脾氣血兩虛 癥見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少寐多夢,健忘,面色無華,神疲乏力,納呆食少,腹脹便溏,舌淡紅,脈細弱。治宜補血養心,益氣安神。方用歸脾湯化裁。藥用當歸、龍眼肉、黃芪、人參、白術、炙甘草、茯神、遠志、酸棗仁、木香等。
陰陽氣血俱損 癥見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心煩失眠,五心煩熱,自汗盜汗,胸悶,面色無華,舌淡紅少津,苔少或無,脈細數。治宜益氣養陰,養心安神。方用炙甘草湯加減。藥用炙甘草、人參、大棗、干地黃、麥冬、阿膠、麻子仁、生姜、桂枝、黃芪、當歸、熟地等。
陰虛火熱旺盛 癥見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干,盜汗,思慮勞心則癥狀加重,伴有耳鳴,腰酸,頭暈目眩,舌紅少津,苔薄黃或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清火,養心安神。方用黃連阿膠湯增損。藥用黃連、黃芩、阿膠、芍藥、雞子黃、酸棗仁、珍珠母、生牡蠣、知母、黃柏、丹參、赤芍、丹皮等。
心虛膽怯神搖 癥見心悸不寧,善驚易恐,坐臥不安,少寐多夢而易驚醒,食少納呆,惡聞聲響,苔薄白,脈細略數或細弦。治宜鎮驚定志,養心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加減。藥用龍齒、朱砂、茯苓、茯神、石菖蒲、遠志、人參、琥珀等。
心陽萎靡不振 癥見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虛弱,或沉細無力。治宜溫補心陽,安神定悸。方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味。藥用桂枝、炙甘草、生龍齒、生牡蠣、人參、黃芪、附子、丹參、紅花等。
水飲凌心射肺 癥見心悸咳喘,胸悶痞滿,渴不欲飲,下肢浮腫,形寒肢冷,伴有眩暈,惡心嘔吐,流涎,小便短少,舌淡苔滑或沉細而滑。治宜振奮心陽,化氣利水。方用苓桂術甘湯合真武湯。藥用茯苓、桂枝、炙甘草、白術、半夏、陳皮、澤瀉、豬苓、杏仁、桔梗、葶藶子、當歸、川芎、丹參、附子等。
痰瘀阻滯心脈 癥見心悸,胸悶不適,心痛時作,痛如針刺,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黃膩,脈澀或結或代。治宜活血化痰,理氣通絡。方用桃仁紅花煎合瓜蔞薤白半夏湯。藥用桃仁、紅花、丹參、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當歸、檀香、降香、乳香、沒藥、五靈脂、蒲黃、三七粉、瓜蔞、薤白、半夏等。
痰火擾亂心神 癥見心悸時發時止,受驚易作,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口干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治宜清熱化痰,寧心安神。方用黃連溫膽湯加味。藥用黃連、竹茹、枳實、法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梔子、黃芩、全瓜蔞、生龍骨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