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禿的藥膳食療
本病中醫稱“油風”。發生多由氣血逆亂,發失榮養所致。(1)凡驚恐思慮,心緒煩擾,則氣機逆亂,血熱內蘊,熱盛生風,風動發落,稱血熱生風。(2)或因脾胃虛弱,氣血虧虛,肝腎陰虧,精血不能上榮,發失所養而落,稱精血不足。(3)或因久病失治,瘀血阻滯,新血不生,毛發不得其養者,稱瘀血阻滯。本病與精血相關甚密,治宜涼血熄風,補精養血,活血化瘀。
方1 側柏桑椹膏
組成:側柏葉50克,桑椹200克,蜂蜜50克。
用法:水煎側柏葉20分鐘后去渣,再納入桑椹,文火煎煮半小時后去渣,加蜂蜜成膏。
功效:清熱生津,祛風生發。
主治:斑禿屬血熱生風型,伴有頭暈目眩,口干者。
來源:冷方南,等,中華臨床藥膳食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641
方2 菊花旱蓮飲
組成:黃菊花10克,旱蓮草5克。
用法:煎湯代茶,頻飲。
功效:清熱涼血。
主治:斑禿屬血熱生風型,伴有目眩眼花,口干苦者。
來源:冷方南,等.中華臨床藥膳食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642
方3 芝麻米粥
組成:芝麻粉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用法:粳米加清水500毫升,白糖適量,煮為稀粥,取芝麻粉,慢慢調勻于粥內,燒至鍋中微滾即停火,蓋緊燜3分鐘后即可食。每晨起空腹服及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補肝腎,益脾胃,潤腸。
主治:肝腎精血不足,頭暈目眩,頭發早白,腰膝酸痛,腸燥便秘、皮膚干燥。
附注:現代研究本品含60%的脂肪油及蛋白質、葉酸、糖類及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D等,然而,芝麻的較多脂肪中,大部分為不飽和脂肪酸,對嬰幼兒的生長和老年人的健康有重要意義。
來源:王慕同.大眾藥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97
方4 何首烏粥
組成:首烏粉30克,粳米50克,紅棗2枚,白糖適量。
用法:粳米、紅棗、白糖適量,加水500毫升,放人沙鍋內,先煮成稀粥,然后和人首烏粉,輕輕攪勻,用文火燒至數滾,見粥湯稠粘停火,蓋緊燜5分鐘即可。每天早晚餐溫熱頓服。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健脾胃,烏須發。
主治:肝腎不足,精血虧虛,心悸失眠,頭暈耳鳴,發須早白。
附注:首烏合蒽酮類、卵磷脂、淀粉、粗脂肪等物質。藥理實驗證明,具有強心、降脂降壓的作用,防止膽固醇在肝內沉積,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故常用來防治高血壓等心血管系統疾病。
來源:王慕同。大眾藥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29
方5 桑椹米粥
組成:新鮮桑椹30克,糯米50克,冰糖適量。
用法:先將桑椹浸泡片刻(若干果每次20克即可),去掉長柄,加入糯米,冰糖適量,置沙鍋內加水400毫升。用文火燒至微滾到沸騰,以粥粘稠為度。每日晨起空服,溫熱頓服。
功效:補肝益腎,滋陰補血,潤腸明目。
主治:陰血不足,頭暈目眩,失眠耳鳴,視力減退,目昏,須發早白,斑禿早現。
附注:桑椹含葡萄糖,果糖,鞣酸,蘋果酸及維生素B1,維生素D2,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藥理實驗證明,桑椹在胃中能補胃液的缺乏,以增強胃的消化力;人腸能刺激粘膜,使腸液分泌增加,并幫助腸的蠕動。
來源:王慕同.大眾藥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87
方6 核桃芝麻餅
組成:核桃仁50克,黑芝麻20克,面粉500克。
用法:將核桃仁軋碎,與芝麻相合,烙餅撒于表面,烙熟即可。
功效:滋養精血。
主治:斑禿屬精血不足型,伴眩暈耳鳴,肢軟無力者。
來源:冷方南,等.中華臨床藥膳食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642
方7 黃精酒
組成:黃精、蒼術各2 000克,枸杞根、柏葉各2 500克,天門冬1 500克,曲5 000克,糯米百斤。
用法:先將黃精等煮汁百斤,和曲、糯米如常法釀酒。每次飲l小盅。亦可用黃精十分之一量,浸泡在10斤白酒中,封固?天后飲之。每次飲1小盅。常飲此酒。
功效:益脾祛濕,烏發,潤血燥。
主治:氣虛濕阻而復見陰虛血燥之證。癥見形盛面肢浮脹,發枯變白,肌膚干燥易癢者。
來源:姜超,等.實用中醫營養學·飲食養身治病指導.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5,374
方8 菠菜粥
組成:白米50克,菠菜適量(洗凈切段)。
用法:如常法煮米做粥,米熟人菠菜煮爛即可。晨起做早餐食之。
功效:益血氣,清熱潤便。
主治:凡因血虛生燥熱而引起的口干、便燥等癥,即可輔食此粥。
附注:近代研究菠菜,認為有生血作用,故對血虛的患者,多主張常食此菜。
來源:民間驗方。
方9 栗子桂圓粥
組成:栗子10個(去殼用肉),桂圓肉15克,米50克,白糖用法:將栗子切成小碎塊,與米同煮如常法做粥,將成放個桂圓肉,食時加入白糖少許。可作早餐食之,或不拘時食用。
功效:補心腎,益腰膝。
主治:心腎精血不足而引起的45,悸、失眠、腰膝酸軟,斑禿早現者。
來源:姜超,等.實用中醫營養學·飲食養身治病指導.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5,277
方1 側柏桑椹膏
組成:側柏葉50克,桑椹200克,蜂蜜50克。
用法:水煎側柏葉20分鐘后去渣,再納入桑椹,文火煎煮半小時后去渣,加蜂蜜成膏。
功效:清熱生津,祛風生發。
主治:斑禿屬血熱生風型,伴有頭暈目眩,口干者。
來源:冷方南,等,中華臨床藥膳食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641
方2 菊花旱蓮飲
組成:黃菊花10克,旱蓮草5克。
用法:煎湯代茶,頻飲。
功效:清熱涼血。
主治:斑禿屬血熱生風型,伴有目眩眼花,口干苦者。
來源:冷方南,等.中華臨床藥膳食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642
方3 芝麻米粥
組成:芝麻粉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用法:粳米加清水500毫升,白糖適量,煮為稀粥,取芝麻粉,慢慢調勻于粥內,燒至鍋中微滾即停火,蓋緊燜3分鐘后即可食。每晨起空腹服及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補肝腎,益脾胃,潤腸。
主治:肝腎精血不足,頭暈目眩,頭發早白,腰膝酸痛,腸燥便秘、皮膚干燥。
附注:現代研究本品含60%的脂肪油及蛋白質、葉酸、糖類及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D等,然而,芝麻的較多脂肪中,大部分為不飽和脂肪酸,對嬰幼兒的生長和老年人的健康有重要意義。
來源:王慕同.大眾藥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97
方4 何首烏粥
組成:首烏粉30克,粳米50克,紅棗2枚,白糖適量。
用法:粳米、紅棗、白糖適量,加水500毫升,放人沙鍋內,先煮成稀粥,然后和人首烏粉,輕輕攪勻,用文火燒至數滾,見粥湯稠粘停火,蓋緊燜5分鐘即可。每天早晚餐溫熱頓服。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健脾胃,烏須發。
主治:肝腎不足,精血虧虛,心悸失眠,頭暈耳鳴,發須早白。
附注:首烏合蒽酮類、卵磷脂、淀粉、粗脂肪等物質。藥理實驗證明,具有強心、降脂降壓的作用,防止膽固醇在肝內沉積,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故常用來防治高血壓等心血管系統疾病。
來源:王慕同。大眾藥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29
方5 桑椹米粥
組成:新鮮桑椹30克,糯米50克,冰糖適量。
用法:先將桑椹浸泡片刻(若干果每次20克即可),去掉長柄,加入糯米,冰糖適量,置沙鍋內加水400毫升。用文火燒至微滾到沸騰,以粥粘稠為度。每日晨起空服,溫熱頓服。
功效:補肝益腎,滋陰補血,潤腸明目。
主治:陰血不足,頭暈目眩,失眠耳鳴,視力減退,目昏,須發早白,斑禿早現。
附注:桑椹含葡萄糖,果糖,鞣酸,蘋果酸及維生素B1,維生素D2,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藥理實驗證明,桑椹在胃中能補胃液的缺乏,以增強胃的消化力;人腸能刺激粘膜,使腸液分泌增加,并幫助腸的蠕動。
來源:王慕同.大眾藥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87
方6 核桃芝麻餅
組成:核桃仁50克,黑芝麻20克,面粉500克。
用法:將核桃仁軋碎,與芝麻相合,烙餅撒于表面,烙熟即可。
功效:滋養精血。
主治:斑禿屬精血不足型,伴眩暈耳鳴,肢軟無力者。
來源:冷方南,等.中華臨床藥膳食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642
方7 黃精酒
組成:黃精、蒼術各2 000克,枸杞根、柏葉各2 500克,天門冬1 500克,曲5 000克,糯米百斤。
用法:先將黃精等煮汁百斤,和曲、糯米如常法釀酒。每次飲l小盅。亦可用黃精十分之一量,浸泡在10斤白酒中,封固?天后飲之。每次飲1小盅。常飲此酒。
功效:益脾祛濕,烏發,潤血燥。
主治:氣虛濕阻而復見陰虛血燥之證。癥見形盛面肢浮脹,發枯變白,肌膚干燥易癢者。
來源:姜超,等.實用中醫營養學·飲食養身治病指導.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5,374
方8 菠菜粥
組成:白米50克,菠菜適量(洗凈切段)。
用法:如常法煮米做粥,米熟人菠菜煮爛即可。晨起做早餐食之。
功效:益血氣,清熱潤便。
主治:凡因血虛生燥熱而引起的口干、便燥等癥,即可輔食此粥。
附注:近代研究菠菜,認為有生血作用,故對血虛的患者,多主張常食此菜。
來源:民間驗方。
方9 栗子桂圓粥
組成:栗子10個(去殼用肉),桂圓肉15克,米50克,白糖用法:將栗子切成小碎塊,與米同煮如常法做粥,將成放個桂圓肉,食時加入白糖少許。可作早餐食之,或不拘時食用。
功效:補心腎,益腰膝。
主治:心腎精血不足而引起的45,悸、失眠、腰膝酸軟,斑禿早現者。
來源:姜超,等.實用中醫營養學·飲食養身治病指導.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5,277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