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的藥膳
方1 燉木耳藕節豬肉
組成:黑木耳15克,藕節30克,冰糖15克,瘦豬肉100克。
用法:將四味共放于沙鍋中,加水燉熟后服食。每日1劑,分2次服用,連服1周。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崩漏,屬血熱型,經血非時而至,淋漓不盡,色紅質稠,煩熱口渴,大便干結,舌紅苔少。
方2 姜汁米酒蚌肉湯
組成:姜汁3~5毫升,米酒20~30毫升,蚌肉150~200克。
用法:蚌肉洗凈,油炒香,加入米酒、姜汁以及適量清水和蚌肉同煮,待肉熟后加調料調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滋陰養血,清熱解毒。
主治:崩漏,屬虛熱型,月經量多,色紅質稠,五心煩熱,盜汗。
附注:長期食用對崩漏及月經過多、身體虛弱的婦女有很大好處。
方3 腰花核桃湯
組成:豬腰2個,核桃肉30克。
用法:豬腰切片洗凈,與核桃共煮為湯。
功效:補腎調經。
主治:崩漏,屬腎陽虛型,經行無期,量多或淋漓不盡,色淡紅質清,頭目虛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
方4 烏雞糯米粥
組成:烏母雞1只,糯米100克。
用法:將雞去毛及內臟,切細成塊,煮熟爛,再人糯米及蔥、花椒、鹽煮粥,空腹食用。每日或隔日服1劑。
功效:補血養血,止血調經。
主治:崩漏,屬脾虛型,崩中繼而淋漓不盡,血色淡而質薄,體質虛弱,面色少華,舌淡苔白。
附注:報道治療18例,療效滿意。
方5 高粱煎
組成:陳高粱根(隔年的)2個。
用法:將其洗凈,倒人鍋內,文火煎水飲用。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止血調經。
主治:崩漏,經血非時而下。
方6 燉糖酒豬皮
組成:豬皮150克,黃酒50克。
用法:以文火將豬皮煮至熟爛,加入適量紅糖同食。每日l劑。月經前后連服2周
功效:補血止血。
主治:崩漏,屬脾虛血虧型,經時非時而至,血色淡而質薄,面色咣白,神疲氣短,胃納欠佳。
方7 蓮房末
組成:陳蓮蓬殼。
用法:將陳蓮蓬殼燒炭存性,研成細末,每服6克,熱酒送下。
功效:收斂止血。
主治:崩漏,屬血熱型,經血量多,色紅質稠,煩熱口渴,小便黃少,舌紅,脈數。
附注:燒炭存性是指將物體燒成焦黑炭樣但物體本身的性狀、功效沒有發生變化,可以增強止血效果。
方8 葵花粉
組成:葵花蒂(不帶子)。
用法:用沙鍋焙成炭,研細面,過篩,每服3克,黃酒送下,1日3次。
功效:止血調經。
主治:崩漏,屬血熱型,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勢急或淋漓而下,色鮮紅質稠,心煩潮熱。
組成:黑木耳15克,藕節30克,冰糖15克,瘦豬肉100克。
用法:將四味共放于沙鍋中,加水燉熟后服食。每日1劑,分2次服用,連服1周。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崩漏,屬血熱型,經血非時而至,淋漓不盡,色紅質稠,煩熱口渴,大便干結,舌紅苔少。
方2 姜汁米酒蚌肉湯
組成:姜汁3~5毫升,米酒20~30毫升,蚌肉150~200克。
用法:蚌肉洗凈,油炒香,加入米酒、姜汁以及適量清水和蚌肉同煮,待肉熟后加調料調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滋陰養血,清熱解毒。
主治:崩漏,屬虛熱型,月經量多,色紅質稠,五心煩熱,盜汗。
附注:長期食用對崩漏及月經過多、身體虛弱的婦女有很大好處。
方3 腰花核桃湯
組成:豬腰2個,核桃肉30克。
用法:豬腰切片洗凈,與核桃共煮為湯。
功效:補腎調經。
主治:崩漏,屬腎陽虛型,經行無期,量多或淋漓不盡,色淡紅質清,頭目虛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
方4 烏雞糯米粥
組成:烏母雞1只,糯米100克。
用法:將雞去毛及內臟,切細成塊,煮熟爛,再人糯米及蔥、花椒、鹽煮粥,空腹食用。每日或隔日服1劑。
功效:補血養血,止血調經。
主治:崩漏,屬脾虛型,崩中繼而淋漓不盡,血色淡而質薄,體質虛弱,面色少華,舌淡苔白。
附注:報道治療18例,療效滿意。
方5 高粱煎
組成:陳高粱根(隔年的)2個。
用法:將其洗凈,倒人鍋內,文火煎水飲用。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止血調經。
主治:崩漏,經血非時而下。
方6 燉糖酒豬皮
組成:豬皮150克,黃酒50克。
用法:以文火將豬皮煮至熟爛,加入適量紅糖同食。每日l劑。月經前后連服2周
功效:補血止血。
主治:崩漏,屬脾虛血虧型,經時非時而至,血色淡而質薄,面色咣白,神疲氣短,胃納欠佳。
方7 蓮房末
組成:陳蓮蓬殼。
用法:將陳蓮蓬殼燒炭存性,研成細末,每服6克,熱酒送下。
功效:收斂止血。
主治:崩漏,屬血熱型,經血量多,色紅質稠,煩熱口渴,小便黃少,舌紅,脈數。
附注:燒炭存性是指將物體燒成焦黑炭樣但物體本身的性狀、功效沒有發生變化,可以增強止血效果。
方8 葵花粉
組成:葵花蒂(不帶子)。
用法:用沙鍋焙成炭,研細面,過篩,每服3克,黃酒送下,1日3次。
功效:止血調經。
主治:崩漏,屬血熱型,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勢急或淋漓而下,色鮮紅質稠,心煩潮熱。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