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慢性病康復的良方
步行是老年人安全有效的健身方法。它不僅能鍛煉下肢肌肉及韌帶,保持關節的靈活性,還可促進四肢及內臟器官的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過程,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盡管如此,患以下慢性疾病的老人仍應注意:
冠心病 行走速度不要過快,以中小運動量為宜,上坡行走時,速度應減慢,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00~120次,飯后不要馬上行走鍛煉,以免誘發心絞痛。
糖尿病 飯后休息片刻再行走最好,運動強度可大些,一般每次行走30~60分鐘為好。無心血管合并癥者可交替進行快速和中速步行。如正在接受胰島素治療,步行應避開胰島素作用高峰時間,以免發生低血糖反應。
肝臟疾病 不要飯后馬上行走,因為肝炎及肝硬化病人,為加速肝功能恢復,需要吸收較多營養。如果飯后活動過多,進入肝臟的血液相對減少,肝臟負擔加重,不利于肝臟細胞的修復。
肥胖或高血脂 適宜進行長距離步行,步行的速度要量力而行。適當增加行走距離可使脂肪細胞不斷分解、萎縮,消耗多余的熱量,從而達到減脂的效果。同時,應注意適量的飲食控制。
神經衰弱 行走速度應根據病癥類型而定,神經衰弱屬抑郁型者,步行速度宜快,每分鐘可走100米左右;屬興奮型患者,行走速度宜慢,可控制在每分鐘60米左右。每次步行30分鐘即可。如晚間入睡較困難者,睡前以每分鐘80米的速度輕快行走15分鐘,可收到較好的鎮靜效果。
冠心病 行走速度不要過快,以中小運動量為宜,上坡行走時,速度應減慢,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00~120次,飯后不要馬上行走鍛煉,以免誘發心絞痛。
糖尿病 飯后休息片刻再行走最好,運動強度可大些,一般每次行走30~60分鐘為好。無心血管合并癥者可交替進行快速和中速步行。如正在接受胰島素治療,步行應避開胰島素作用高峰時間,以免發生低血糖反應。
肝臟疾病 不要飯后馬上行走,因為肝炎及肝硬化病人,為加速肝功能恢復,需要吸收較多營養。如果飯后活動過多,進入肝臟的血液相對減少,肝臟負擔加重,不利于肝臟細胞的修復。
肥胖或高血脂 適宜進行長距離步行,步行的速度要量力而行。適當增加行走距離可使脂肪細胞不斷分解、萎縮,消耗多余的熱量,從而達到減脂的效果。同時,應注意適量的飲食控制。
神經衰弱 行走速度應根據病癥類型而定,神經衰弱屬抑郁型者,步行速度宜快,每分鐘可走100米左右;屬興奮型患者,行走速度宜慢,可控制在每分鐘60米左右。每次步行30分鐘即可。如晚間入睡較困難者,睡前以每分鐘80米的速度輕快行走15分鐘,可收到較好的鎮靜效果。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