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怡之福從何而來?
三國曹操《步出廈門行》有云: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道出了人的生命長短,不光決定于自然,心養得法,可以長壽的道理。
如今生活與時俱進,子女不可能總是守在父母身邊,這就要求人們從中年起就要注意培養和拓寬自己的愛好,不僅可以使精神有所寄托,更能增加生活的情趣和興味,消除孤獨等不利于健康的精神因素,從而達到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說的人至極樂,莫過于心無憂、身無病的境界。反之,如果不注意精神上的自我調節,終日郁悶不樂,即使子女守在身邊,家財萬貫也會距離養怡之福很遠很遠。
明代著名養生家汪綺石在《中外衛生要旨》中指出:養生當以養心為先,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自寧。養生先養心,心正則神健,神健則體安。這里的養心貴在一顆平常心。要學會在平平淡淡中體味生活的甘泉,切忌求名求利心切,做功名利祿的奴隸,那就一定活得不自在、活得累。若更有甚者不擇手段攫取名利,還將造成禍害和罪孽。如果我們保持一顆平常心,淡泊一點,量力而拼,從容而搏,坦然自若地直面屬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實,有也自然,無也自在,必樂陶陶于神不病則人自寧之中。
養怡之福的關鍵在于善待自己,它要求人們要善于自尋樂趣。快樂不是別人施舍的,而要靠自己主動去創造。要時時處處自尋快樂,根據自己的身體、文化條件和志趣愛好,隨遇而安選擇適合的活動,能跳就跳,能跑就跑,能唱就唱,在運動和寧靜中自得其樂———這是善待自己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于保健養生大有裨益。
如今生活與時俱進,子女不可能總是守在父母身邊,這就要求人們從中年起就要注意培養和拓寬自己的愛好,不僅可以使精神有所寄托,更能增加生活的情趣和興味,消除孤獨等不利于健康的精神因素,從而達到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說的人至極樂,莫過于心無憂、身無病的境界。反之,如果不注意精神上的自我調節,終日郁悶不樂,即使子女守在身邊,家財萬貫也會距離養怡之福很遠很遠。
明代著名養生家汪綺石在《中外衛生要旨》中指出:養生當以養心為先,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自寧。養生先養心,心正則神健,神健則體安。這里的養心貴在一顆平常心。要學會在平平淡淡中體味生活的甘泉,切忌求名求利心切,做功名利祿的奴隸,那就一定活得不自在、活得累。若更有甚者不擇手段攫取名利,還將造成禍害和罪孽。如果我們保持一顆平常心,淡泊一點,量力而拼,從容而搏,坦然自若地直面屬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實,有也自然,無也自在,必樂陶陶于神不病則人自寧之中。
養怡之福的關鍵在于善待自己,它要求人們要善于自尋樂趣。快樂不是別人施舍的,而要靠自己主動去創造。要時時處處自尋快樂,根據自己的身體、文化條件和志趣愛好,隨遇而安選擇適合的活動,能跳就跳,能跑就跑,能唱就唱,在運動和寧靜中自得其樂———這是善待自己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于保健養生大有裨益。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