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文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6 21:09:17 

釋名 半夏、守田、水玉、和姑。
氣味 (根)辛、平、有毒。
主治 1、老人風痰。用半夏(泡七次,焙過)、硝石各半兩,共研為末,加入白面搗勻,調水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湯送下。
2、風痰頭暈(哎逆目眩,面色黃,脈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兩,天麻半兩,雄黃二錢,小麥面三兩,共研為末,加水和成餅,水煮浮起,取出搗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湯送下。極效。亦治風痰咳嗽、二便不通、風痰頭痛等病。
3、熱痰咳嗽(煩熱面赤,口燥心痛,脈洪數)。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黃芩一兩半,共研為末,加姜汁浸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飯后服,姜湯送下。此方名“小黃丸”。
4、濕痰咳嗽(面黃體重,貪睡易驚,消化力弱,脈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白術一兩半,共研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湯送下。此方名“白術丸”。
5、氣痰咳嗽(面白氣促,灑淅惡寒,憂悉不樂,脈澀)。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官桂半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湯送下。此方名“玉粉丸”。
6、嘔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參三兩、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細搗過,煮成三升半,溫服一升。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為“大半夏湯”。
7、黃疸喘滿,小便自利,不可除熱。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兩次服下。
8、老人便結。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為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
9、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帶下,喘急痰嘔,中滿宿瘀)。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調勻的面中,放火上煨黃,研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
10、喉痹腫塞。用生半夏末 鼻內,涎出見效。
11、骨鯁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為末,取一匙,水沖服,當嘔出。忌食羊肉。
氣味 (根)辛、平、有毒。
主治 1、老人風痰。用半夏(泡七次,焙過)、硝石各半兩,共研為末,加入白面搗勻,調水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湯送下。
2、風痰頭暈(哎逆目眩,面色黃,脈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兩,天麻半兩,雄黃二錢,小麥面三兩,共研為末,加水和成餅,水煮浮起,取出搗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湯送下。極效。亦治風痰咳嗽、二便不通、風痰頭痛等病。
3、熱痰咳嗽(煩熱面赤,口燥心痛,脈洪數)。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黃芩一兩半,共研為末,加姜汁浸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飯后服,姜湯送下。此方名“小黃丸”。
4、濕痰咳嗽(面黃體重,貪睡易驚,消化力弱,脈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白術一兩半,共研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湯送下。此方名“白術丸”。
5、氣痰咳嗽(面白氣促,灑淅惡寒,憂悉不樂,脈澀)。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官桂半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湯送下。此方名“玉粉丸”。
6、嘔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參三兩、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細搗過,煮成三升半,溫服一升。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為“大半夏湯”。
7、黃疸喘滿,小便自利,不可除熱。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兩次服下。
8、老人便結。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為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
9、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帶下,喘急痰嘔,中滿宿瘀)。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調勻的面中,放火上煨黃,研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
10、喉痹腫塞。用生半夏末 鼻內,涎出見效。
11、骨鯁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為末,取一匙,水沖服,當嘔出。忌食羊肉。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