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烏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6 21:06:40 

1.何首烏

學名: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英文名:Maltiflower Knotweed,Tuber Fleeceflower
科名:[]url蓼科 Polygonaceae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無毛。根細長,頂端有膨大的長橢圓形、肉質塊根,皮黑色或黑紫色。莖纏繞,長3—4米,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質化。葉片卵形,長5—7厘米,寬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無毛;托葉鞘短筒狀。花序圓錐狀,長約10厘米,大而開展;苞片卵狀披針形;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大小不等,結果時增大,外面3片肥厚,背部有翅;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裂。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色,平滑。花期8—10 月,果期10—11月。
別名:首烏、夜交藤。
產地及分布:分布于我國華北、西北、西南一帶。
習性:喜陽,耐半陰,喜濕,畏澇,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十分耐寒。根細長,末端膨大成肉質塊根,莖長3~4m,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質化。葉互生,卵形,膜質。花序圓錐狀,大而開展,頂生或腋生。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花期8尺至9月。播種或扦插法繁殖。11月采種,翌春3月播種,約20天出苗。扦插于7-8月進行。何首烏蔓長枝多、花多。適應攀援綠化。可于墻垣、疊石之旁栽植
2.何首烏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塊根。何首烏含有蒽醌類的大黃素、大黃酚、大黃酸、大黃素甲醚、大黃酚蒽酮、淀粉、粗脂肪、卵磷脂等成分。中醫中藥理論認為,何首烏性味苦、甘、澀,微溫,具有補肝、益腎、養血、祛風等功效,適用于肝腎陰虧、須發早白、血虛頭暈、腰膝酸軟、筋骨酸痛、遺精、崩帶、久痢、慢性肝炎、癰腫、瘰疬、腸風、痔瘡等病癥。現代醫學證實,何首烏中的蒽醌類物質,具有降低膽固醇、降血糖、抗病毒、強心、促進胃腸蠕動等作用,還有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活性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何首烏中所含卵磷脂是腦組織、血細胞和其他細胞膜的組成物質,經常食用何首烏,對神經衰弱、白發、脫發、貧血等病癥有治療作用,因此,可延緩衰老、強身健體、保健心臟。動物實驗證明,何首烏還有抗腫瘤作用。同時,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何首烏含有的卵磷脂、蒽醌衍生物及大黃酚等多種物質,能夠抑制膽固醇的升高、減少膽固醇在腸道吸收,可防止膽固醇在組織中沉積,因而能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臨床研究證實其降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總有效率達80%以上。何首烏還有強壯神經的作用,可健腦益智,能夠促進血細胞的生長和發育,有顯著的抗衰老作用。中年人經常食用何首烏,可防止早衰的發生和發展。
何首烏栽培技術
何首烏又名首烏,其塊根為常用大宗中藥材,經濟價值較高。隨著年采挖量的增加,野生資源減少,逐漸成為市場上的緊俏貨,發展人工栽培前景看好。
一、生長習性
何首烏適應性強,野生于灌木叢、丘陵、坡地、林緣或路邊土坎上。喜歡溫暖氣候和濕潤的環境條件。耐陰,忌干旱,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濕潤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良好。
二、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1.育苗地 選擇山丘平緩地處、灌溉方便、土層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育苗。冬季深翻30cm,經一冬風化后,翌年春進行多次犁耙,拾去草根、樹枝和石塊,整平耙細、起寬100cm,高10~20cm的畦。每畝施腐熟的廄肥、草木灰等混合肥2000kg,均勻撒在畦上,然后淺翻入土。
2.種植地 選擇山坡林緣或房前屋后,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塊,于冬季深翻30cm以上,揀去草根和石塊。翌年春翻犁1-2次,使土層疏松。每畝施廄肥、草木灰混合肥3000kg作基肥。施后耙地1次,使肥料與表土混合均勻后,起畦種植,畦寬50cm、高25cm。亦可在房前屋后挖坑種植。
(二)育苗繁殖
1.播種育苗 每年10—11月間何首烏種子成熟時,將整個果穗輕輕地剪下曬干,搓出種子,除去雜質,裝入布袋或紙箱,置陰涼干燥處存放。第2年3月份,當氣溫回升到20℃以上時撒種。在整好的育苗地畦上,按行距10-15cm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約1.5cm厚,蓋草,淋透水。一般每畝用種量1.5-2kg。播后10天左右便可出齊苗,這時要及時撤除蓋草,淋水,保持畦土濕潤,同時注意拔除雜草。出苗后10~20天,進行間苗補苗,按株距4~5cm定苗。4月初用2%尿素施肥1次,以促進幼苗生長。大約經過90天,苗高30cm時便可以移到大田種植。此法繁殖幼苗生長較慢,生長周期長。
2.扦插育苗 每年3月或11月份,選擇1年生粗壯老熟藤蔓,最好是10月以后割去的從根頭上長出的粗壯老藤蔓,剪成帶有2~3個節,長15cm左右的插穗,每50條扎成1小扎,下端蘸黃泥漿,置陰涼處待插。在整好畦的育苗地按行距15~18cm開橫溝,溝深10cm,將插穗靠溝壁擺下,株距1cm左右,覆土壓實,使上剪口稍露出地面,再覆蓋1層稻草。注意不要倒插。扦播后要經常保持畦土濕潤,遇干旱要淋水,以利插穗生根發芽。雨季則要注意排水,防止因苗床積水而導致插穗腐爛。若天氣暖和,插后10~15天就可長出新芽,1個月后長出新根。約經100天的培育,苗長15cm以上,有數條根后,便可移至大田種植。
3.定植 何首烏可以春種或夏種。春種發根快,成活率高,但須根多,產量低,質量差。夏種(5-7月)地溫高,陽光充足,種后新根易于膨大,結薯快,產量高。從苗地起苗時,苗只留基部20cm左右的基段,其余剪掉,并將不定根和薯塊一起除掉,這是高產的關鍵。種植時,先在畦上按行、株距20cm*20cm開種植穴,每穴種1株,種后覆土壓實,淋足定根水,以保持土壤濕潤。可在房前屋后挖坑種植,每坑栽苗4株。
(三)田間管理
1.水肥管理 何首烏定植后,要經常淋水,前10天每天早晚各淋1次,待成活后,視天氣情況適當淋水,苗高1m以后一般不淋水。雨季加強田間排水。
何首烏是喜肥植物,應施足基肥,并多次追肥。追肥采用前期施有機肥,中期磷鉀肥,后期不施肥的原則。當植株成活長出新根后,每畝施腐熟人糞尿1000-1500kg。然后視植株生長情況追肥,一般可再施2次,每次每畝施入畜糞2500kg。苗長到1m以上時,一般不施氮肥。9月以后,塊根開始形成和生長時重施磷鉀肥,施廄肥、草木灰混合肥3000kg和過磷酸鈣50-60kg,氯化鉀40-50kg。在植株兩側或周圍開溝施下。以后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肥1次,均以有機肥為主,結合適量磷鉀肥。每次追肥均結合中耕培土,清除雜草,防止土壤板結。
2.搓籬摘枝 何首烏長至30cm時,在畦上插竹條或小木條,交叉插成籬笆狀或三角架狀,將藤蔓按順時針方向纏繞其上,松脫的地方用繩子縛住。每株留1藤,多余公藤苗除掉,到1m以上才保留分株,以利植株下層通風透光。如果生長過于茂盛,可適當打頂,減少養分消耗,一般每年修剪5~6次,高產田7次。
(四)病蟲害防治
葉斑病。受病葉呈黃褐色病斑,嚴重時葉枯萎脫落。在高溫多雨季節或田間通風不良時易于發病。發病初期噴1:1:200的波爾多液,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
根腐病。由真菌中的鐮刀菌或細菌引起,受病植株根部腐爛,地上莖蔓枯萎,多在夏季發生,種植地排水不良時發病嚴重。發病初期,將病株拔除,用石灰粉撒在病穴上蓋土踩實,可以防止蔓延;并用50%多滅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稀釋液灌根,可起到保護作用。
金龜子。為鞘翅目金龜子科昆蟲。以成蟲為害葉片,輕者咬食成缺刻狀,重者葉片被食光。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或利用其假死性,在入夜后搖動被害植株,使其脫落,收集殺滅。
蚜蟲。為同翅目蚜科昆蟲。在植株嫩梢、嫩葉上吮吸營養物質,使植株生長不良。可用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稀釋液噴殺,每隔7-10天1次,連噴多次。
三、采收加工
一般種植3年可以收獲。每年秋冬季葉片脫落或春末萌芽前采收為宜。先把支架拔除,割除藤蔓,再把塊根挖起,洗去泥沙,削去尖頭和木質部分,按大小分級。直徑15cm以上或長15cm以上的塊根,宜切成厚3.3cm,長、寬各5cm的厚片,然后按大、中、小分成3類,分別攤放在烘爐內,堆厚約15cm,用50℃-55℃烘烤,每隔7-8小時翻動1次,烘4-5大。待有7成干時取出,在室內堆放回潤24小時,使內部水分向外滲透,再入爐內烘至充分干燥。每畝可產干貨400-500kg,高產可達600kg。
商品規格質量:拳首烏:足干,原個,體重結實,形似拳頭,外皮紅褐色,無烤焦、空心,無蘆頭、須根。統首烏:足干,結實,有肉,原個或砍成塊狀,無烤焦、空心,無蘆頭、須根,無蟲蛀,無霉變。首烏塊:足干,成塊,長、寬、厚各3cm以上,無烤焦,無空心,無蟲蛀,無霉變。
【英文名】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別名】首烏、赤首烏、鐵秤砣、紅內消
【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塊根,其藤莖稱“夜交藤”。秋、冬二季葉枯萎時采挖,削去兩端,洗凈,個大的切成塊,干燥。
【制法】除去雜質,洗凈,稍浸,潤透,切厚片或塊,干燥。
【性狀】本品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長 6~15cm,直徑 4~12cm。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并有橫長皮孔及細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顯粉性,皮部有 4~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列,形成云錦狀花紋,中央木部較大,有的呈木心。氣微,味微苦而甘澀。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充滿棕色物。韌皮部較寬,散有類圓形異型維管束 4~11個,為外韌型,導管稀少。根的中央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較少,周圍有管胞及少數木纖維。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及淀粉粒。粉末黃棕色。淀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 4~50μm,臍點人字形、星狀或三叉狀,大粒者隱約可見層紋;復粒由2 ~9 分粒組成。草酸鈣簇晶直徑10~80(160)μm,偶見簇晶與較大的方形結晶合生。棕色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壁稍厚,胞腔內充滿淡黃棕色、棕色或紅棕色物質,并含淀粉粒;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7~ 178μm。棕色塊散在,形狀、大小及顏色深淺不一。
(2) 取本品粉末0.25g,加乙醇50ml,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3ml,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何首烏對照藥材0.2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苯-乙醇(2:1) 為展開劑,展至約3.5cm,取出,晾干,再以苯-乙醇(4:1) 為展開劑,展至約7cm, 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再噴以磷鉬酸硫酸溶液(取磷鉬酸2g,加水20ml使溶解,再緩緩加入硫酸30ml,搖勻),稍加熱,立即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條斑。
【含量測定】
避光操作。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乙腈-水(2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0nm。理論板數按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對照品適量,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0.2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稀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上清液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20H22O9)不得少于1.0%。
【性味歸經】苦、甘、澀,溫。歸肝、心、腎經。
【功能主治】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于瘰癘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
【用法用量】 6 ~12g。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何首烏
(一)概述
別名首烏、赤首烏。
何首烏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l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塊根。生首烏有潤腸,解瘡毒的功能。制首烏有補肝腎,益精血,壯筋骨的作用,用于頭暈耳鳴、頭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高血脂等癥。首烏藤入藥,稱夜交藤,有安神養血、活絡的功能。主產于河南、湖南、湖北、陜西、四川、貴州等省。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宿根性纏繞草木。根細長,末端肥大,呈不規則形狀,紅褐色。莖長300~400厘米,基部木質,中空,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卵形至心形,無端狹尖,基部心形。托葉鞘短,簡狀,膜質。花圓錐形,頂生或腋生。8-10月開花,密生而形小,色白。果實11月成熟。瘦果倒卵狀三棱形,黑色,包于翅狀花被內,種子卵狀三棱形,棕黑色,千粒重2.3千克。種子壽命1年。種子易發芽。
(三)生長特性
多野生于山林灌木叢中,以及山腳陽坡。或石隙中,纏繞它物生長。喜溫暖濕潤,忌積水和太干燥環境。適應性較強,生長在排水良好,結構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十或黃土的何首烏塊根發育肥大,低洼積水地,塊根易腐爛。可在溝邊,田邊,林緣或農田種植。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排水良好、疏松肥沃和沙壤上、山坡或房前屋后的零散地種植,整地時每公頃施農家肥30000千克,深翻,整平,做畦寬120~150厘米的畔。
2.繁殖方法
可采用種子繁殖和扦插育苗、塊根繁殖等方法。
(2)種子繁殖
秋季11月收割藤蔓時,先將種子采回,曬干,貯藏于通風干燥處,次年3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種。以行距15~20厘米順畦開深3厘米的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厘米,鎮壓,澆水。約15天出苗,當苗高10~12厘米時移栽或定苗。株距15~20厘米。每公頃播種量22.5-30千克。種子繁殖幼苗生長慢,苗高30厘米以上后生長迅速,塊根粗大,但生長周期稍長。
(2)插枝繁殖
在3~4月或8月多雨季或秋季10月份,選較粗壯的莖蔓,截成15~20厘米一段,每根插條上必須有兩個以上的節,上面一節留下葉片,其余摘除葉片。在整好的畦內,按行珠距20厘米*15厘米,挖5~10厘米的小坑,將莖蔓插入,用腳踩實后澆水。春、夏插10天左右可長出新根,秋插翌年春季生根。插枝繁殖生根快,成活率高,種植年限短,結塊多。放生產上多采用此法。
(3)壓條繁殖
在春、夏季,選近地面的粗壯枝條進行波狀壓條,蓋上部分埋深3厘米左右,生根后剪下定植。
(4)分塊繁殖
收獲時選帶有莖的小塊根或大塊根分切成幾塊,每塊帶有2~3個芽眼,用草木灰涂上傷口,或放在陰涼通風處晾1-2天,等傷口形成一層愈合層后種植。
3.栽植
3~5月栽植,栽植時留莖部20厘米左右的莖段,其余剪掉,并將不定根和小薯塊一起除掉,這是豐產的關鍵。行距20~25厘米,穴距12-15歷厘米,覆土3厘米,壓實,澆水。
4.田間管理
(1)澆水和排水
苗期需經常保持田間濕潤,以利成活,待成活后可少澆水。雨后注意排除積水。
(2)除草追肥
生長期間每年除草追肥2-3次。5~6月開花前每公頃施餅肥750千克;10~11月以施磷鉀肥為主,每公頃施過磷酸鈣375千克,氯化鉀375千克。
(3)搭架修剪
栽植苗成活后莖蔓生長到30厘米時,要用樹枝、竹竿等物搭架,縛蔓。有的不設架蔓,間作玉米等高稈作物。如莖蔓鋪地過于徒長,7月份割去一部分葉,通風透光,以利塊根生長。一般每株只留一藤,多余的分菜苗要剪掉,到1米以上才保留分枝,這樣有利于植株下層的通風透光,如果生長過旺,可適當打項。大田生產每年修剪5~6次。
(4)摘花
除留種株外,于5~6月間摘除花蕾,以免養分分散,影響塊根生長。
5.病蟲害防治
(1)褐斑病
為害葉片,發病初期產生黃白色的病斑,后期變褐,中心部分有時穿孔,病斑多時,使整片變褐枯死。
防治方法:①清潔田園,注意田間通風透光,以利塊根生長;②牛長期噴1:1:100倍波爾多液預防;③發病后立即剪除病葉,再噴65%代森鋅500倍液防治。
(2)銹病
是一種真菌病,3~8月發生。常先在葉背出現針頭狀大小突起的黃點,即夏孢子堆。病斑擴大后呈圓形或不規則形。夏孢子堆可在藤上、葉沿周緣發生,但以葉背為主。嚴重者可造成葉片破裂、穿孔,以致脫落。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枝殘葉,減少病原;②發病初期噴75%敵銹鋼300~400倍液,或噴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每7~10天1次,連續2~3次;③發病期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000~2000倍液噴灑,7天1次,連續2次。
(3)根腐病
使塊根腐爛,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根部。
(4)蚜蟲、鉆心蟲
危害嫩枝葉,使葉片皺縮,主芽停止生長,生長受阻。春夏季多發生。
防治方法:可用40%樂果1000倍液噴灑。
(5)地老虎、蠐螬
可人工捕殺或用75%辛硫磷制成毒餌誘殺。
(五)采收加工
用種子繁殖的2~3年收獲,插枝和塊根繁殖的第二年采收。秋末與春初均可進行。先將莖蔓割下,除去殘葉,捆成把,曬干即為夜交藤。塊根挖出后,洗凈泥土,削去須根和頭、尾,然后按大小分檔,分別烘烤。烘烤時頭兩天溫度控制在60~70℃,第三天可逐步升溫至80~85℃,并及時抽風除濕,經常檢查,烘干的及時出爐。每公頃可收干貨3750~4500千克。
生首烏以體重,質堅,粉性足,不易折斷為佳。茬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皮部4-11個類圓形維管束環列,形成云錦狀花紋,中央木質部較大,有的呈木心。
首烏藤以質脆,易折斷,斷面皮部紫紅色,木質部黃白色或淡棕色,具多數小孔為佳。髓部疏松,類白色。
貯于干燥通風處,防潮,防蟲蛀。

學名: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英文名:Maltiflower Knotweed,Tuber Fleeceflower
科名:[]url蓼科 Polygonaceae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無毛。根細長,頂端有膨大的長橢圓形、肉質塊根,皮黑色或黑紫色。莖纏繞,長3—4米,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質化。葉片卵形,長5—7厘米,寬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無毛;托葉鞘短筒狀。花序圓錐狀,長約10厘米,大而開展;苞片卵狀披針形;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大小不等,結果時增大,外面3片肥厚,背部有翅;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裂。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色,平滑。花期8—10 月,果期10—11月。
別名:首烏、夜交藤。
產地及分布:分布于我國華北、西北、西南一帶。
習性:喜陽,耐半陰,喜濕,畏澇,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十分耐寒。根細長,末端膨大成肉質塊根,莖長3~4m,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質化。葉互生,卵形,膜質。花序圓錐狀,大而開展,頂生或腋生。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花期8尺至9月。播種或扦插法繁殖。11月采種,翌春3月播種,約20天出苗。扦插于7-8月進行。何首烏蔓長枝多、花多。適應攀援綠化。可于墻垣、疊石之旁栽植
2.何首烏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塊根。何首烏含有蒽醌類的大黃素、大黃酚、大黃酸、大黃素甲醚、大黃酚蒽酮、淀粉、粗脂肪、卵磷脂等成分。中醫中藥理論認為,何首烏性味苦、甘、澀,微溫,具有補肝、益腎、養血、祛風等功效,適用于肝腎陰虧、須發早白、血虛頭暈、腰膝酸軟、筋骨酸痛、遺精、崩帶、久痢、慢性肝炎、癰腫、瘰疬、腸風、痔瘡等病癥。現代醫學證實,何首烏中的蒽醌類物質,具有降低膽固醇、降血糖、抗病毒、強心、促進胃腸蠕動等作用,還有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活性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何首烏中所含卵磷脂是腦組織、血細胞和其他細胞膜的組成物質,經常食用何首烏,對神經衰弱、白發、脫發、貧血等病癥有治療作用,因此,可延緩衰老、強身健體、保健心臟。動物實驗證明,何首烏還有抗腫瘤作用。同時,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何首烏含有的卵磷脂、蒽醌衍生物及大黃酚等多種物質,能夠抑制膽固醇的升高、減少膽固醇在腸道吸收,可防止膽固醇在組織中沉積,因而能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臨床研究證實其降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總有效率達80%以上。何首烏還有強壯神經的作用,可健腦益智,能夠促進血細胞的生長和發育,有顯著的抗衰老作用。中年人經常食用何首烏,可防止早衰的發生和發展。
何首烏栽培技術
何首烏又名首烏,其塊根為常用大宗中藥材,經濟價值較高。隨著年采挖量的增加,野生資源減少,逐漸成為市場上的緊俏貨,發展人工栽培前景看好。
一、生長習性
何首烏適應性強,野生于灌木叢、丘陵、坡地、林緣或路邊土坎上。喜歡溫暖氣候和濕潤的環境條件。耐陰,忌干旱,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濕潤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良好。
二、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1.育苗地 選擇山丘平緩地處、灌溉方便、土層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育苗。冬季深翻30cm,經一冬風化后,翌年春進行多次犁耙,拾去草根、樹枝和石塊,整平耙細、起寬100cm,高10~20cm的畦。每畝施腐熟的廄肥、草木灰等混合肥2000kg,均勻撒在畦上,然后淺翻入土。
2.種植地 選擇山坡林緣或房前屋后,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塊,于冬季深翻30cm以上,揀去草根和石塊。翌年春翻犁1-2次,使土層疏松。每畝施廄肥、草木灰混合肥3000kg作基肥。施后耙地1次,使肥料與表土混合均勻后,起畦種植,畦寬50cm、高25cm。亦可在房前屋后挖坑種植。
(二)育苗繁殖
1.播種育苗 每年10—11月間何首烏種子成熟時,將整個果穗輕輕地剪下曬干,搓出種子,除去雜質,裝入布袋或紙箱,置陰涼干燥處存放。第2年3月份,當氣溫回升到20℃以上時撒種。在整好的育苗地畦上,按行距10-15cm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約1.5cm厚,蓋草,淋透水。一般每畝用種量1.5-2kg。播后10天左右便可出齊苗,這時要及時撤除蓋草,淋水,保持畦土濕潤,同時注意拔除雜草。出苗后10~20天,進行間苗補苗,按株距4~5cm定苗。4月初用2%尿素施肥1次,以促進幼苗生長。大約經過90天,苗高30cm時便可以移到大田種植。此法繁殖幼苗生長較慢,生長周期長。
2.扦插育苗 每年3月或11月份,選擇1年生粗壯老熟藤蔓,最好是10月以后割去的從根頭上長出的粗壯老藤蔓,剪成帶有2~3個節,長15cm左右的插穗,每50條扎成1小扎,下端蘸黃泥漿,置陰涼處待插。在整好畦的育苗地按行距15~18cm開橫溝,溝深10cm,將插穗靠溝壁擺下,株距1cm左右,覆土壓實,使上剪口稍露出地面,再覆蓋1層稻草。注意不要倒插。扦播后要經常保持畦土濕潤,遇干旱要淋水,以利插穗生根發芽。雨季則要注意排水,防止因苗床積水而導致插穗腐爛。若天氣暖和,插后10~15天就可長出新芽,1個月后長出新根。約經100天的培育,苗長15cm以上,有數條根后,便可移至大田種植。
3.定植 何首烏可以春種或夏種。春種發根快,成活率高,但須根多,產量低,質量差。夏種(5-7月)地溫高,陽光充足,種后新根易于膨大,結薯快,產量高。從苗地起苗時,苗只留基部20cm左右的基段,其余剪掉,并將不定根和薯塊一起除掉,這是高產的關鍵。種植時,先在畦上按行、株距20cm*20cm開種植穴,每穴種1株,種后覆土壓實,淋足定根水,以保持土壤濕潤。可在房前屋后挖坑種植,每坑栽苗4株。
(三)田間管理
1.水肥管理 何首烏定植后,要經常淋水,前10天每天早晚各淋1次,待成活后,視天氣情況適當淋水,苗高1m以后一般不淋水。雨季加強田間排水。
何首烏是喜肥植物,應施足基肥,并多次追肥。追肥采用前期施有機肥,中期磷鉀肥,后期不施肥的原則。當植株成活長出新根后,每畝施腐熟人糞尿1000-1500kg。然后視植株生長情況追肥,一般可再施2次,每次每畝施入畜糞2500kg。苗長到1m以上時,一般不施氮肥。9月以后,塊根開始形成和生長時重施磷鉀肥,施廄肥、草木灰混合肥3000kg和過磷酸鈣50-60kg,氯化鉀40-50kg。在植株兩側或周圍開溝施下。以后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肥1次,均以有機肥為主,結合適量磷鉀肥。每次追肥均結合中耕培土,清除雜草,防止土壤板結。
2.搓籬摘枝 何首烏長至30cm時,在畦上插竹條或小木條,交叉插成籬笆狀或三角架狀,將藤蔓按順時針方向纏繞其上,松脫的地方用繩子縛住。每株留1藤,多余公藤苗除掉,到1m以上才保留分株,以利植株下層通風透光。如果生長過于茂盛,可適當打頂,減少養分消耗,一般每年修剪5~6次,高產田7次。
(四)病蟲害防治
葉斑病。受病葉呈黃褐色病斑,嚴重時葉枯萎脫落。在高溫多雨季節或田間通風不良時易于發病。發病初期噴1:1:200的波爾多液,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
根腐病。由真菌中的鐮刀菌或細菌引起,受病植株根部腐爛,地上莖蔓枯萎,多在夏季發生,種植地排水不良時發病嚴重。發病初期,將病株拔除,用石灰粉撒在病穴上蓋土踩實,可以防止蔓延;并用50%多滅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稀釋液灌根,可起到保護作用。
金龜子。為鞘翅目金龜子科昆蟲。以成蟲為害葉片,輕者咬食成缺刻狀,重者葉片被食光。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或利用其假死性,在入夜后搖動被害植株,使其脫落,收集殺滅。
蚜蟲。為同翅目蚜科昆蟲。在植株嫩梢、嫩葉上吮吸營養物質,使植株生長不良。可用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稀釋液噴殺,每隔7-10天1次,連噴多次。
三、采收加工
一般種植3年可以收獲。每年秋冬季葉片脫落或春末萌芽前采收為宜。先把支架拔除,割除藤蔓,再把塊根挖起,洗去泥沙,削去尖頭和木質部分,按大小分級。直徑15cm以上或長15cm以上的塊根,宜切成厚3.3cm,長、寬各5cm的厚片,然后按大、中、小分成3類,分別攤放在烘爐內,堆厚約15cm,用50℃-55℃烘烤,每隔7-8小時翻動1次,烘4-5大。待有7成干時取出,在室內堆放回潤24小時,使內部水分向外滲透,再入爐內烘至充分干燥。每畝可產干貨400-500kg,高產可達600kg。
商品規格質量:拳首烏:足干,原個,體重結實,形似拳頭,外皮紅褐色,無烤焦、空心,無蘆頭、須根。統首烏:足干,結實,有肉,原個或砍成塊狀,無烤焦、空心,無蘆頭、須根,無蟲蛀,無霉變。首烏塊:足干,成塊,長、寬、厚各3cm以上,無烤焦,無空心,無蟲蛀,無霉變。
【英文名】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別名】首烏、赤首烏、鐵秤砣、紅內消
【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塊根,其藤莖稱“夜交藤”。秋、冬二季葉枯萎時采挖,削去兩端,洗凈,個大的切成塊,干燥。
【制法】除去雜質,洗凈,稍浸,潤透,切厚片或塊,干燥。
【性狀】本品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長 6~15cm,直徑 4~12cm。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并有橫長皮孔及細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顯粉性,皮部有 4~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列,形成云錦狀花紋,中央木部較大,有的呈木心。氣微,味微苦而甘澀。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充滿棕色物。韌皮部較寬,散有類圓形異型維管束 4~11個,為外韌型,導管稀少。根的中央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較少,周圍有管胞及少數木纖維。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及淀粉粒。粉末黃棕色。淀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 4~50μm,臍點人字形、星狀或三叉狀,大粒者隱約可見層紋;復粒由2 ~9 分粒組成。草酸鈣簇晶直徑10~80(160)μm,偶見簇晶與較大的方形結晶合生。棕色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壁稍厚,胞腔內充滿淡黃棕色、棕色或紅棕色物質,并含淀粉粒;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7~ 178μm。棕色塊散在,形狀、大小及顏色深淺不一。
(2) 取本品粉末0.25g,加乙醇50ml,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3ml,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何首烏對照藥材0.2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苯-乙醇(2:1) 為展開劑,展至約3.5cm,取出,晾干,再以苯-乙醇(4:1) 為展開劑,展至約7cm, 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再噴以磷鉬酸硫酸溶液(取磷鉬酸2g,加水20ml使溶解,再緩緩加入硫酸30ml,搖勻),稍加熱,立即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條斑。
【含量測定】
避光操作。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乙腈-水(2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0nm。理論板數按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對照品適量,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0.2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稀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上清液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20H22O9)不得少于1.0%。
【性味歸經】苦、甘、澀,溫。歸肝、心、腎經。
【功能主治】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于瘰癘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
【用法用量】 6 ~12g。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何首烏
(一)概述
別名首烏、赤首烏。
何首烏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l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塊根。生首烏有潤腸,解瘡毒的功能。制首烏有補肝腎,益精血,壯筋骨的作用,用于頭暈耳鳴、頭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高血脂等癥。首烏藤入藥,稱夜交藤,有安神養血、活絡的功能。主產于河南、湖南、湖北、陜西、四川、貴州等省。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宿根性纏繞草木。根細長,末端肥大,呈不規則形狀,紅褐色。莖長300~400厘米,基部木質,中空,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卵形至心形,無端狹尖,基部心形。托葉鞘短,簡狀,膜質。花圓錐形,頂生或腋生。8-10月開花,密生而形小,色白。果實11月成熟。瘦果倒卵狀三棱形,黑色,包于翅狀花被內,種子卵狀三棱形,棕黑色,千粒重2.3千克。種子壽命1年。種子易發芽。
(三)生長特性
多野生于山林灌木叢中,以及山腳陽坡。或石隙中,纏繞它物生長。喜溫暖濕潤,忌積水和太干燥環境。適應性較強,生長在排水良好,結構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十或黃土的何首烏塊根發育肥大,低洼積水地,塊根易腐爛。可在溝邊,田邊,林緣或農田種植。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排水良好、疏松肥沃和沙壤上、山坡或房前屋后的零散地種植,整地時每公頃施農家肥30000千克,深翻,整平,做畦寬120~150厘米的畔。
2.繁殖方法
可采用種子繁殖和扦插育苗、塊根繁殖等方法。
(2)種子繁殖
秋季11月收割藤蔓時,先將種子采回,曬干,貯藏于通風干燥處,次年3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種。以行距15~20厘米順畦開深3厘米的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厘米,鎮壓,澆水。約15天出苗,當苗高10~12厘米時移栽或定苗。株距15~20厘米。每公頃播種量22.5-30千克。種子繁殖幼苗生長慢,苗高30厘米以上后生長迅速,塊根粗大,但生長周期稍長。
(2)插枝繁殖
在3~4月或8月多雨季或秋季10月份,選較粗壯的莖蔓,截成15~20厘米一段,每根插條上必須有兩個以上的節,上面一節留下葉片,其余摘除葉片。在整好的畦內,按行珠距20厘米*15厘米,挖5~10厘米的小坑,將莖蔓插入,用腳踩實后澆水。春、夏插10天左右可長出新根,秋插翌年春季生根。插枝繁殖生根快,成活率高,種植年限短,結塊多。放生產上多采用此法。
(3)壓條繁殖
在春、夏季,選近地面的粗壯枝條進行波狀壓條,蓋上部分埋深3厘米左右,生根后剪下定植。
(4)分塊繁殖
收獲時選帶有莖的小塊根或大塊根分切成幾塊,每塊帶有2~3個芽眼,用草木灰涂上傷口,或放在陰涼通風處晾1-2天,等傷口形成一層愈合層后種植。
3.栽植
3~5月栽植,栽植時留莖部20厘米左右的莖段,其余剪掉,并將不定根和小薯塊一起除掉,這是豐產的關鍵。行距20~25厘米,穴距12-15歷厘米,覆土3厘米,壓實,澆水。
4.田間管理
(1)澆水和排水
苗期需經常保持田間濕潤,以利成活,待成活后可少澆水。雨后注意排除積水。
(2)除草追肥
生長期間每年除草追肥2-3次。5~6月開花前每公頃施餅肥750千克;10~11月以施磷鉀肥為主,每公頃施過磷酸鈣375千克,氯化鉀375千克。
(3)搭架修剪
栽植苗成活后莖蔓生長到30厘米時,要用樹枝、竹竿等物搭架,縛蔓。有的不設架蔓,間作玉米等高稈作物。如莖蔓鋪地過于徒長,7月份割去一部分葉,通風透光,以利塊根生長。一般每株只留一藤,多余的分菜苗要剪掉,到1米以上才保留分枝,這樣有利于植株下層的通風透光,如果生長過旺,可適當打項。大田生產每年修剪5~6次。
(4)摘花
除留種株外,于5~6月間摘除花蕾,以免養分分散,影響塊根生長。
5.病蟲害防治
(1)褐斑病
為害葉片,發病初期產生黃白色的病斑,后期變褐,中心部分有時穿孔,病斑多時,使整片變褐枯死。
防治方法:①清潔田園,注意田間通風透光,以利塊根生長;②牛長期噴1:1:100倍波爾多液預防;③發病后立即剪除病葉,再噴65%代森鋅500倍液防治。
(2)銹病
是一種真菌病,3~8月發生。常先在葉背出現針頭狀大小突起的黃點,即夏孢子堆。病斑擴大后呈圓形或不規則形。夏孢子堆可在藤上、葉沿周緣發生,但以葉背為主。嚴重者可造成葉片破裂、穿孔,以致脫落。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枝殘葉,減少病原;②發病初期噴75%敵銹鋼300~400倍液,或噴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每7~10天1次,連續2~3次;③發病期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000~2000倍液噴灑,7天1次,連續2次。
(3)根腐病
使塊根腐爛,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根部。
(4)蚜蟲、鉆心蟲
危害嫩枝葉,使葉片皺縮,主芽停止生長,生長受阻。春夏季多發生。
防治方法:可用40%樂果1000倍液噴灑。
(5)地老虎、蠐螬
可人工捕殺或用75%辛硫磷制成毒餌誘殺。
(五)采收加工
用種子繁殖的2~3年收獲,插枝和塊根繁殖的第二年采收。秋末與春初均可進行。先將莖蔓割下,除去殘葉,捆成把,曬干即為夜交藤。塊根挖出后,洗凈泥土,削去須根和頭、尾,然后按大小分檔,分別烘烤。烘烤時頭兩天溫度控制在60~70℃,第三天可逐步升溫至80~85℃,并及時抽風除濕,經常檢查,烘干的及時出爐。每公頃可收干貨3750~4500千克。
生首烏以體重,質堅,粉性足,不易折斷為佳。茬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皮部4-11個類圓形維管束環列,形成云錦狀花紋,中央木質部較大,有的呈木心。
首烏藤以質脆,易折斷,斷面皮部紫紅色,木質部黃白色或淡棕色,具多數小孔為佳。髓部疏松,類白色。
貯于干燥通風處,防潮,防蟲蛀。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