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蒂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4 20:25:37 

柿蒂
Calyx Kaki
(英)Prsimmon Calyx
來源 為柿樹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 果實的宿萼。
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小枝有褐色柔毛。葉互生,革質,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6~18cm,寬3~9cm,先端短尖,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有褐色短柔毛;花雜性,雄花有雄蕊16,成短聚傘花序;雌花單生于葉腋,子房上位,8室;花萼4深裂,有毛,果熟時增大;花冠黃白色,4裂,有毛。漿果扁圓形或卵圓形,直徑3.5~8cm,熟時橙紅色、紅色、鮮黃色,宿存花萼木質。花期5~6月,果期9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河南、山東。
采制 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或食用時收集,洗凈,曬干。
性狀 宿萼皿狀,萼筒部平展,類方形,直徑1*.5~2.5cm,邊緣4裂,裂片寬三角形,長1~1.5cm,寬約2cm,常向外反卷,基部有果柄或圓形果柄痕;外表面紅棕色,內表面黃棕色,萼筒密生銹色有光澤的短絨毛,作放射狀排列。質硬脆。味微澀。
化學成分 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白樺脂酸(betu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B-谷甾醇及其糖甙(B-sitosseryl-B-glucoside)、三葉豆甙(trifolin)、金絲桃甙(hyperin)、山奈酚(kaempferol)等。
性味 性平,味苦、澀。
功能主治 降逆下氣。用于呃逆。
【英文名】 CALYX KAKI
【來源】本品為柿樹科植物柿 Diospyros kaki Thunb.的干燥宿萼。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摘,食用時收集,洗凈,曬干。
【制法】除去雜質,洗凈,去柄,干燥或打碎。
【性狀】本品呈扁圓形,直徑1.5~2.5cm。中央較厚,微隆起,有果實脫落后的圓形疤痕,邊緣較薄,4 裂,裂片多反卷,易碎;基部有果梗或圓孔狀的果梗痕。外表面黃褐色或紅棕色,內表面黃棕色,密被細絨毛。質硬而脆。無臭,味澀。
【鑒別】取本品粗粉2g,加70%乙醇10ml,溫浸2 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沒食子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用水飽和)-甲酸乙酯-甲酸(5:4: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 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苦、澀,平。歸胃經。
【功能主治】降逆下氣。用于呃逆。
【用法用量】 4.5~9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Calyx Kaki
(英)Prsimmon Calyx
來源 為柿樹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 果實的宿萼。
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小枝有褐色柔毛。葉互生,革質,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6~18cm,寬3~9cm,先端短尖,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有褐色短柔毛;花雜性,雄花有雄蕊16,成短聚傘花序;雌花單生于葉腋,子房上位,8室;花萼4深裂,有毛,果熟時增大;花冠黃白色,4裂,有毛。漿果扁圓形或卵圓形,直徑3.5~8cm,熟時橙紅色、紅色、鮮黃色,宿存花萼木質。花期5~6月,果期9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河南、山東。
采制 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或食用時收集,洗凈,曬干。
性狀 宿萼皿狀,萼筒部平展,類方形,直徑1*.5~2.5cm,邊緣4裂,裂片寬三角形,長1~1.5cm,寬約2cm,常向外反卷,基部有果柄或圓形果柄痕;外表面紅棕色,內表面黃棕色,萼筒密生銹色有光澤的短絨毛,作放射狀排列。質硬脆。味微澀。
化學成分 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白樺脂酸(betu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B-谷甾醇及其糖甙(B-sitosseryl-B-glucoside)、三葉豆甙(trifolin)、金絲桃甙(hyperin)、山奈酚(kaempferol)等。
性味 性平,味苦、澀。
功能主治 降逆下氣。用于呃逆。
【英文名】 CALYX KAKI
【來源】本品為柿樹科植物柿 Diospyros kaki Thunb.的干燥宿萼。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摘,食用時收集,洗凈,曬干。
【制法】除去雜質,洗凈,去柄,干燥或打碎。
【性狀】本品呈扁圓形,直徑1.5~2.5cm。中央較厚,微隆起,有果實脫落后的圓形疤痕,邊緣較薄,4 裂,裂片多反卷,易碎;基部有果梗或圓孔狀的果梗痕。外表面黃褐色或紅棕色,內表面黃棕色,密被細絨毛。質硬而脆。無臭,味澀。
【鑒別】取本品粗粉2g,加70%乙醇10ml,溫浸2 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沒食子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用水飽和)-甲酸乙酯-甲酸(5:4: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 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苦、澀,平。歸胃經。
【功能主治】降逆下氣。用于呃逆。
【用法用量】 4.5~9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