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勒兒茶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4 19:48:25 

柏勒兒茶
【來源】為豆科柏勒樹屬植物柏勒樹Dichirostachys glomerata (Forsk) Chiov. 的枝的水煎浸膏。
【源形態】有刺灌木或小喬木,高6~12米,樹皮灰白色。葉為二回羽狀復葉,羽片5~10對,各羽片間有一棒狀腺體,小葉多數,條狀長圓形,長4~8毫米,寬1~1.5毫米,稍被短柔毛。8~9月開花,穗狀花序,長6~8厘米,具總花梗;花下,有香氣;下部無性花淡紅色或淡紫紅色,稍大;上部花兩性,多為黃色,較小。莢果集成頭狀,寬6~13毫米,無毛,暗褐色,呈波狀或彎曲,開裂,宿存。分布于廣東省。
【制法】采取直徑5~10厘米粗枝,劈成長寬各2~5厘米、厚為0.2~0.5厘米的小塊薄片,放瓦罐或鋁鍋中,加10倍水煎煮,煎液由棕紅色變為褐色,約6~7小時后過濾,濾渣再重復提取1~2次。將濾液合并,在水浴上濃縮即成棕褐色柏勒兒茶膏。
【性味歸經】苦、澀、涼。
【功能主治】止血止瀉,斂瘡定痛。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用法用量】 1.5分。吞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來源】為豆科柏勒樹屬植物柏勒樹Dichirostachys glomerata (Forsk) Chiov. 的枝的水煎浸膏。
【源形態】有刺灌木或小喬木,高6~12米,樹皮灰白色。葉為二回羽狀復葉,羽片5~10對,各羽片間有一棒狀腺體,小葉多數,條狀長圓形,長4~8毫米,寬1~1.5毫米,稍被短柔毛。8~9月開花,穗狀花序,長6~8厘米,具總花梗;花下,有香氣;下部無性花淡紅色或淡紫紅色,稍大;上部花兩性,多為黃色,較小。莢果集成頭狀,寬6~13毫米,無毛,暗褐色,呈波狀或彎曲,開裂,宿存。分布于廣東省。
【制法】采取直徑5~10厘米粗枝,劈成長寬各2~5厘米、厚為0.2~0.5厘米的小塊薄片,放瓦罐或鋁鍋中,加10倍水煎煮,煎液由棕紅色變為褐色,約6~7小時后過濾,濾渣再重復提取1~2次。將濾液合并,在水浴上濃縮即成棕褐色柏勒兒茶膏。
【性味歸經】苦、澀、涼。
【功能主治】止血止瀉,斂瘡定痛。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用法用量】 1.5分。吞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