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07-4-14 17:00:22 

大棗又名紅棗、干棗、棗子。紅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鈣、磷、鐵和環(huán)磷酸腺苷等營養(yǎng)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維生素王之美稱。紅棗所含有的環(huán)磷酸腺苷,是人體細胞能量代謝的必需成分,能夠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yǎng),對防治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醫(yī)中藥理論認為,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yǎng)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yǎng)品。紅棗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病癥有較好療效;紅棗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及環(huán)磷酸腺苷,有較強的抗癌、抗過敏作用。

【英文名】 FRUCTUS JUJUBAE
【別名】棗、紅棗、棗子
【來源】本品為鼠李科棗屬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inermis (Bunge) Rehd. 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其根、樹皮亦入藥,隨時可采。
【制法】除去雜質,洗凈,曬干。用時破開或去核。
【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球形,長2~3.5cm,直徑1.5~2.5cm。表面暗紅色,略帶光澤,有不規(guī)則皺紋。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黃色或淡褐色,肉質,柔軟,富糖性而油潤。果核紡錘形,兩端銳尖,質堅硬。氣微香,味甜。
【鑒別】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10ml浸泡10分鐘,超聲處理約10分鐘,濾過,棄去石油醚液,藥渣晾干,加乙醚20ml,浸泡1小時,超聲處理約15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4: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jīng)】
果:甘,溫。歸脾、胃經(jīng)。
樹皮:苦、澀,溫。
根:甘,溫。
【功能主治】
果(大棗):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
樹皮:消炎,止血,止瀉。用于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
根:行氣,活血,調(diào)經(jīng)。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紅崩,白帶。
【用法用量】果:6~15g 。樹皮、根:2~3錢。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匯編》
大棗
(《本經(jīng)》)
【別名】干棗、美棗,良棗(《別錄》),紅棗(《醫(yī)學入門》)。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
【植物形態(tài)】棗(《詩經(jīng)》),又名:刺棗。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枝平滑無毛,具成對的針刺,直伸或鉤曲,幼枝纖弱而簇生,頗似羽狀復葉。成"之"字形曲折。單葉互生;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少有卵形,長2~6厘米,先端短尖而鈍,基部歪斜,邊緣具細鋸齒,3主脈自基部發(fā)出,側脈明顯。花小形,成短聚傘花序,叢生于葉腋,黃綠色;萼5裂,上部呈花瓣狀,下部連成筒狀,綠色;花瓣5;雄蕊5,與花瓣對生;子房2室,花柱突出于花盤中央,先端2裂,核果卵形至長圓形,長1.5~5厘米,熟時深紅色,果肉味甜,核兩端銳尖。花期4~5月。果期7~9月。
一般多為栽培。分布全國各地。
本植物的根(棗樹根),樹皮(棗樹皮)、葉(棗樹葉)、果核(棗核)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揀凈雜質,曬干。或烘至皮軟,再行曬干。或先用水煮一滾,使果肉柔軟而皮未皺縮時即撈起,曬干。
【藥材】果實略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2~3.5厘米,直徑約1.5~2.5厘米。表面暗紅色,帶光澤,有不規(guī)則皺紋,果實一端有深凹窩,中具一短麗細的果柄,另一端有一小突點。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質松軟,如海綿狀,黃棕色。果核紡錘形,堅硬,兩端尖銳,表面暗紅色。氣微弱,味香甜。以色紅、肉厚、飽滿、核小、味甜者為佳。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chǎn),主產(chǎn)于河北、河南、山東、四川、貴州等地。
大棗因加工的不同,而有紅棗、黑棗之分。入藥一般以紅棗為主。
【化學成分】 含大棗皂甙Ⅰ、Ⅱ、Ⅲ(ziziphussaponin Ⅰ,Ⅱ,Ⅲ)、酸棗仁皂甙B(jujuboside B)、光千金藤堿(stepharine)、葡萄糖、果糖、蔗糖、環(huán)磷腺苷(cAMP)、環(huán)磷烏苷(cGMP)等。
【性味】甘,溫。
①《本經(jīng)》:"味甘,平。'
②《千金·食治》:"味甘辛,熱,無毒。"
③孟詵:"溫。"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①《綱目》:"脾經(jīng)血分。"
②《本草經(jīng)疏》:"入足太陰,陽明經(jīng)。"
【功用主治】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diào)營衛(wèi),解藥毒。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wèi)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贓躁。
①《本經(jīng)》:"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助十二經(jīng)。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②《本草經(jīng)集注》:"煞烏頭毒。"
③《別錄》:"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僻澼。"
④《藥對》:"殺附子、天雄毒。"
⑤孟詵:"主補津液,洗心腹邪氣,和百藥毒,通九竅,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小兒患秋痢,與蟲棗食,良。"
⑥《日華子本草》:"潤心肺,止嗽。補五臟,治虛勞損,除腸胃癬氣。"
⑦《珍珠囊》:"溫胃。"
⑧李杲:"溫以補脾經(jīng)不足,甘以緩陰血,和陰陽,調(diào)營衛(wèi),生津液。"
⑨《藥品化義》:"養(yǎng)血補肝。"
⑩《本草再新》:"補中益氣,滋腎暖胃,治陰虛。"
⑾《中國藥植圖鑒》:"治過敏性紫斑病、貧血及高血壓。"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6錢;或搗爛作丸。外用:煎水洗或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宜忌】凡有濕痰、積滯,齒病、蟲病者,均不相宜。
①《醫(yī)學入門》:"心下痞,中滿嘔吐者忌之。多食動風,脾反受病。"
②《本草經(jīng)巰》:"小兒疳病不宜食,患痰熱者不宜食。"
③《本草匯言》:"胃痛氣閉者,蛔結腹痛及一切諸蟲為病者,咸忌之。"
④《髓息居飲食譜》:"多食患脹泄熱渴,最不益人。凡小兒、產(chǎn)后及溫熱、暑濕諸病前后,黃疸、腫脹并忌之。"
【選方】①治脾胃濕寒,飲食減少,長作泄瀉,完谷不化:白術四兩,干姜二兩。雞內(nèi)金二兩,熟棗肉半斤。上藥四味,白術、雞內(nèi)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軋細、焙熟,再將干姜軋細,共和棗肉,同搗如泥,作小餅,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時,當點心,細嚼咽之。(《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益脾餅)
②治反胃吐食:大棗一枚(去核),班蝥一枚(去頭翅)入內(nèi)喂熱,去蝥,空心食之,白湯下。(《綱目》)
③補氣:大南棗十枚,蒸軟去核,配人參一錢,布包,藏飯鍋內(nèi)蒸爛,搗勻為丸,如彈子大,收貯用之。(《醒園錄》棗參丸)
④治中風驚恐虛悸,四肢沉重:大棗七枚(去核),青粱粟米二合。上二味以水三升半,先煮棗取一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圣濟總錄》補益大棗粥)
⑤治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數(shù)欠伸:大棗十枚,甘草三兩,小麥一升。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金匱要略》甘麥大棗湯)
⑥治咳:杏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熬),豉一百枚(熬令干),干棗四十枚(去核)。上三味臺搗如泥,丸如杏核,含咽令盡。日七、八度,盡,更作。(盂詵《必效方》)
⑦治懸飲: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上三味搗篩,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棗十枚,取八合,去渣,納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匕,平日溫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錢。得快利之后,糜粥自養(yǎng)。(《金匱要略》十棗湯)
⑧治虛勞煩悶不得眠:大棗二十枚,蔥白七莖。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去滓頓服。(《千金方》)
⑨治肺疽吐血并妄行:紅棗(和核燒存性)、百藥煎(煅)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調(diào)下。(《三因方》二灰散)
⑩治卒急心痛:烏梅一個,棗二個,杏仁七個。一處搗,男用酒、女用醋送下。(《海上方》)
⑾治非血小板減少性紫瘢:紅棗,每天吃三次,每次10只,至紫瘢全部消退為止。一般每人約需紅棗一至二斤。(《上海中醫(yī)藥》(4):22,1962)
⑿治走馬牙疳:棗(去核、包信石,燒)、黃柏。同為末,布患處。(《海上方》)
⒀治諸瘡久不瘥:棗膏三升,水三斗,煮取一斗半,數(shù)洗取愈。(《千金方》》
⒁治風沿爛眼:大黑棗二十個(去核),明礬末五分,和棗肉搗成膏,濕紙包,火內(nèi)煨二刻,取出,去紙,水二碗,將棗膏煎湯,去渣,將湯洗眼。(《本草匯言》眼科方)
【臨床應用】①預防輸血反應
輸血前15~30分鐘服紅棗湯(紅棗20枚,地膚子、炒荊芥各3錢)。據(jù)46人次觀察,無反應者占2/3左右,且很少出現(xiàn)Ⅲ°反應。但對激素未能防止反應的病例,紅棗湯似亦無效。
②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水平 對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轉氨酶活力較高的病人,每晚睡前服紅棗花生湯(紅棗、花生、冰糖各1兩,先煎花生,后加紅棗冰糖)1劑,30天為一療程,觀察12例均有效。但對合并膽道感染、風濕活動合并心肌炎的病人,應再配合清熱利膽或祛風濕的藥物。
相關草藥· 大粘藥· 代代花枳殼· 玳瑁· 丹參· 丹參—甘西鼠尾· 丹參—南丹參· 淡竹葉· 當歸· 黨參· 黨參—川黨參· 黨參—球花黨參· 刀豆· 刀豆根· 刀豆殼· 刀口藥· 燈心草相關文章· 策略:白領,教你“三心”打天下· 阻礙你職涯的心理陷阱· 如何跨過“職場平臺期”?· 初涉職場摸清辦公室認識10大誤區(qū)· 辦公室里“土包子”行徑· 如何與與鬼上司共舞· 遭遇“職場停電”,三招就可應對· 換個角度認識你的老板· 善用你的女性“職場資本”· 魔鬼以合理的姿勢存在· 遇到上司的刁難我該怎么辦?· 這樣愉快面對辦公室政治· 職場:不妨做個“受氣包· 把職業(yè)發(fā)牌權交給星座· 十二星座最怕失去的東西· 職場中的星座女性· 星座職業(yè)分析· 星座辦公室戀情篇· 十二星座投資法· 十二星座談判高手· 十二星座適合的職業(yè)· 十二星座適合的職業(yè)· 融入新單位的六大招數(shù)· 職場世故,拍馬屁也有技巧· 白領警惕“職場交往三忌”· 12招叫你成同事們的知心朋友· 如何與上司打好交道· 職場必備8個黃金句型· 怎樣維護你的人際關系網(wǎng)· 影響同事關系的五種言行· 職場感悟:寬容感恩是金自信是美· 先生們請注意職場四友四敵· 在職場如何與各種人相處· 怎么對付刁蠻的女同事· 職場做黛玉還是寶釵(圖)· 職場如何才能戰(zhàn)勝對手· 辦公室碰不得的紅燈——“小人物”· 職場交際 男女有別· 什么距離看起來“最美”· 職場里的“親密關系”· 如何把握住同事的心· 職場中的“說話”藝術· 怎么應付職場“小人”· 如何獲得別人的支持?· 辦公室的精神騷擾(圖)· 辦公室生存五五法則· “干掉”身邊的年輕人· 辦公室交流 讓人跳or讓人笑· 職場:學會在辦公室“八面玲瓏”· 老實人邀功秘笈

【英文名】 FRUCTUS JUJUBAE
【別名】棗、紅棗、棗子
【來源】本品為鼠李科棗屬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inermis (Bunge) Rehd. 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其根、樹皮亦入藥,隨時可采。
【制法】除去雜質,洗凈,曬干。用時破開或去核。
【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球形,長2~3.5cm,直徑1.5~2.5cm。表面暗紅色,略帶光澤,有不規(guī)則皺紋。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黃色或淡褐色,肉質,柔軟,富糖性而油潤。果核紡錘形,兩端銳尖,質堅硬。氣微香,味甜。
【鑒別】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10ml浸泡10分鐘,超聲處理約10分鐘,濾過,棄去石油醚液,藥渣晾干,加乙醚20ml,浸泡1小時,超聲處理約15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4: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jīng)】
果:甘,溫。歸脾、胃經(jīng)。
樹皮:苦、澀,溫。
根:甘,溫。
【功能主治】
果(大棗):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
樹皮:消炎,止血,止瀉。用于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
根:行氣,活血,調(diào)經(jīng)。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紅崩,白帶。
【用法用量】果:6~15g 。樹皮、根:2~3錢。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匯編》
大棗
(《本經(jīng)》)
【別名】干棗、美棗,良棗(《別錄》),紅棗(《醫(yī)學入門》)。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
【植物形態(tài)】棗(《詩經(jīng)》),又名:刺棗。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枝平滑無毛,具成對的針刺,直伸或鉤曲,幼枝纖弱而簇生,頗似羽狀復葉。成"之"字形曲折。單葉互生;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少有卵形,長2~6厘米,先端短尖而鈍,基部歪斜,邊緣具細鋸齒,3主脈自基部發(fā)出,側脈明顯。花小形,成短聚傘花序,叢生于葉腋,黃綠色;萼5裂,上部呈花瓣狀,下部連成筒狀,綠色;花瓣5;雄蕊5,與花瓣對生;子房2室,花柱突出于花盤中央,先端2裂,核果卵形至長圓形,長1.5~5厘米,熟時深紅色,果肉味甜,核兩端銳尖。花期4~5月。果期7~9月。
一般多為栽培。分布全國各地。
本植物的根(棗樹根),樹皮(棗樹皮)、葉(棗樹葉)、果核(棗核)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揀凈雜質,曬干。或烘至皮軟,再行曬干。或先用水煮一滾,使果肉柔軟而皮未皺縮時即撈起,曬干。
【藥材】果實略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2~3.5厘米,直徑約1.5~2.5厘米。表面暗紅色,帶光澤,有不規(guī)則皺紋,果實一端有深凹窩,中具一短麗細的果柄,另一端有一小突點。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質松軟,如海綿狀,黃棕色。果核紡錘形,堅硬,兩端尖銳,表面暗紅色。氣微弱,味香甜。以色紅、肉厚、飽滿、核小、味甜者為佳。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chǎn),主產(chǎn)于河北、河南、山東、四川、貴州等地。
大棗因加工的不同,而有紅棗、黑棗之分。入藥一般以紅棗為主。
【化學成分】 含大棗皂甙Ⅰ、Ⅱ、Ⅲ(ziziphussaponin Ⅰ,Ⅱ,Ⅲ)、酸棗仁皂甙B(jujuboside B)、光千金藤堿(stepharine)、葡萄糖、果糖、蔗糖、環(huán)磷腺苷(cAMP)、環(huán)磷烏苷(cGMP)等。
【性味】甘,溫。
①《本經(jīng)》:"味甘,平。'
②《千金·食治》:"味甘辛,熱,無毒。"
③孟詵:"溫。"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①《綱目》:"脾經(jīng)血分。"
②《本草經(jīng)疏》:"入足太陰,陽明經(jīng)。"
【功用主治】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diào)營衛(wèi),解藥毒。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wèi)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贓躁。
①《本經(jīng)》:"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助十二經(jīng)。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②《本草經(jīng)集注》:"煞烏頭毒。"
③《別錄》:"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僻澼。"
④《藥對》:"殺附子、天雄毒。"
⑤孟詵:"主補津液,洗心腹邪氣,和百藥毒,通九竅,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小兒患秋痢,與蟲棗食,良。"
⑥《日華子本草》:"潤心肺,止嗽。補五臟,治虛勞損,除腸胃癬氣。"
⑦《珍珠囊》:"溫胃。"
⑧李杲:"溫以補脾經(jīng)不足,甘以緩陰血,和陰陽,調(diào)營衛(wèi),生津液。"
⑨《藥品化義》:"養(yǎng)血補肝。"
⑩《本草再新》:"補中益氣,滋腎暖胃,治陰虛。"
⑾《中國藥植圖鑒》:"治過敏性紫斑病、貧血及高血壓。"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6錢;或搗爛作丸。外用:煎水洗或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宜忌】凡有濕痰、積滯,齒病、蟲病者,均不相宜。
①《醫(yī)學入門》:"心下痞,中滿嘔吐者忌之。多食動風,脾反受病。"
②《本草經(jīng)巰》:"小兒疳病不宜食,患痰熱者不宜食。"
③《本草匯言》:"胃痛氣閉者,蛔結腹痛及一切諸蟲為病者,咸忌之。"
④《髓息居飲食譜》:"多食患脹泄熱渴,最不益人。凡小兒、產(chǎn)后及溫熱、暑濕諸病前后,黃疸、腫脹并忌之。"
【選方】①治脾胃濕寒,飲食減少,長作泄瀉,完谷不化:白術四兩,干姜二兩。雞內(nèi)金二兩,熟棗肉半斤。上藥四味,白術、雞內(nèi)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軋細、焙熟,再將干姜軋細,共和棗肉,同搗如泥,作小餅,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時,當點心,細嚼咽之。(《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益脾餅)
②治反胃吐食:大棗一枚(去核),班蝥一枚(去頭翅)入內(nèi)喂熱,去蝥,空心食之,白湯下。(《綱目》)
③補氣:大南棗十枚,蒸軟去核,配人參一錢,布包,藏飯鍋內(nèi)蒸爛,搗勻為丸,如彈子大,收貯用之。(《醒園錄》棗參丸)
④治中風驚恐虛悸,四肢沉重:大棗七枚(去核),青粱粟米二合。上二味以水三升半,先煮棗取一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圣濟總錄》補益大棗粥)
⑤治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數(shù)欠伸:大棗十枚,甘草三兩,小麥一升。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金匱要略》甘麥大棗湯)
⑥治咳:杏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熬),豉一百枚(熬令干),干棗四十枚(去核)。上三味臺搗如泥,丸如杏核,含咽令盡。日七、八度,盡,更作。(盂詵《必效方》)
⑦治懸飲: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上三味搗篩,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棗十枚,取八合,去渣,納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匕,平日溫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錢。得快利之后,糜粥自養(yǎng)。(《金匱要略》十棗湯)
⑧治虛勞煩悶不得眠:大棗二十枚,蔥白七莖。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去滓頓服。(《千金方》)
⑨治肺疽吐血并妄行:紅棗(和核燒存性)、百藥煎(煅)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調(diào)下。(《三因方》二灰散)
⑩治卒急心痛:烏梅一個,棗二個,杏仁七個。一處搗,男用酒、女用醋送下。(《海上方》)
⑾治非血小板減少性紫瘢:紅棗,每天吃三次,每次10只,至紫瘢全部消退為止。一般每人約需紅棗一至二斤。(《上海中醫(yī)藥》(4):22,1962)
⑿治走馬牙疳:棗(去核、包信石,燒)、黃柏。同為末,布患處。(《海上方》)
⒀治諸瘡久不瘥:棗膏三升,水三斗,煮取一斗半,數(shù)洗取愈。(《千金方》》
⒁治風沿爛眼:大黑棗二十個(去核),明礬末五分,和棗肉搗成膏,濕紙包,火內(nèi)煨二刻,取出,去紙,水二碗,將棗膏煎湯,去渣,將湯洗眼。(《本草匯言》眼科方)
【臨床應用】①預防輸血反應
輸血前15~30分鐘服紅棗湯(紅棗20枚,地膚子、炒荊芥各3錢)。據(jù)46人次觀察,無反應者占2/3左右,且很少出現(xiàn)Ⅲ°反應。但對激素未能防止反應的病例,紅棗湯似亦無效。
②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水平 對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轉氨酶活力較高的病人,每晚睡前服紅棗花生湯(紅棗、花生、冰糖各1兩,先煎花生,后加紅棗冰糖)1劑,30天為一療程,觀察12例均有效。但對合并膽道感染、風濕活動合并心肌炎的病人,應再配合清熱利膽或祛風濕的藥物。
相關草藥· 大粘藥· 代代花枳殼· 玳瑁· 丹參· 丹參—甘西鼠尾· 丹參—南丹參· 淡竹葉· 當歸· 黨參· 黨參—川黨參· 黨參—球花黨參· 刀豆· 刀豆根· 刀豆殼· 刀口藥· 燈心草相關文章· 策略:白領,教你“三心”打天下· 阻礙你職涯的心理陷阱· 如何跨過“職場平臺期”?· 初涉職場摸清辦公室認識10大誤區(qū)· 辦公室里“土包子”行徑· 如何與與鬼上司共舞· 遭遇“職場停電”,三招就可應對· 換個角度認識你的老板· 善用你的女性“職場資本”· 魔鬼以合理的姿勢存在· 遇到上司的刁難我該怎么辦?· 這樣愉快面對辦公室政治· 職場:不妨做個“受氣包· 把職業(yè)發(fā)牌權交給星座· 十二星座最怕失去的東西· 職場中的星座女性· 星座職業(yè)分析· 星座辦公室戀情篇· 十二星座投資法· 十二星座談判高手· 十二星座適合的職業(yè)· 十二星座適合的職業(yè)· 融入新單位的六大招數(shù)· 職場世故,拍馬屁也有技巧· 白領警惕“職場交往三忌”· 12招叫你成同事們的知心朋友· 如何與上司打好交道· 職場必備8個黃金句型· 怎樣維護你的人際關系網(wǎng)· 影響同事關系的五種言行· 職場感悟:寬容感恩是金自信是美· 先生們請注意職場四友四敵· 在職場如何與各種人相處· 怎么對付刁蠻的女同事· 職場做黛玉還是寶釵(圖)· 職場如何才能戰(zhàn)勝對手· 辦公室碰不得的紅燈——“小人物”· 職場交際 男女有別· 什么距離看起來“最美”· 職場里的“親密關系”· 如何把握住同事的心· 職場中的“說話”藝術· 怎么應付職場“小人”· 如何獲得別人的支持?· 辦公室的精神騷擾(圖)· 辦公室生存五五法則· “干掉”身邊的年輕人· 辦公室交流 讓人跳or讓人笑· 職場:學會在辦公室“八面玲瓏”· 老實人邀功秘笈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nèi)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y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y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y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y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fā)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yī)藥發(fā)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fā)展規(guī)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