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木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07-4-9 23:49:06 

學名:Xylosma japonicum (Walp.)A.Gray
英文名:Xylosma
科名:大風子科 Flacourtiaceae
【形態(tài)特征】灌木或小喬木,高2—15米;有刺。葉革質(zhì),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4—8厘米,寬3—4厘米,頂端漸尖或微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無毛。總狀花序腋生,長1—2厘米,有細柔毛;花淡黃色或綠黃色,形小,有短柄;萼片近圓形;雄花的雄蕊多數(shù),花絲較萼片長數(shù)倍;雌花的花柱極短,柱頭稍肥厚。漿果球形,成熟時黑色,直徑3—5毫米;有種子2—3;ㄆ5月,果熟期9月。
【分布】分布于陜西秦嶺以南和長江以南各省。
【用途】葉入藥,能散瘀消腫,治跌打扭傷,骨折脫臼等;樹皮燒末沖水服,治黃疸病、鼠瘺、難產(chǎn),并有催生利竅作用。
【別名】柞樹、蒙子樹根、蒙子刺根、葫蘆刺、鑿樹、刺柞、鼠木
【來源】大風子科柞木屬植物柞木Xylosma japonicum (Walp.) A. Gray [X. congestum(Lour.) Merr.]和長葉柞木X. longifolium Clos,以葉、根皮、莖皮入藥。全年可采,曬干。
【性味歸經(jīng)】苦、澀,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散瘀止血,消腫止痛。
根皮、莖皮:用于黃疸水腫,死胎不下。
根、葉:用于跌打腫毒,骨折,脫臼,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3~4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蛴萌~以35%的乙醇制成30%的搽劑,供外搽或濕敷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英文名:Xylosma
科名:大風子科 Flacourtiaceae
【形態(tài)特征】灌木或小喬木,高2—15米;有刺。葉革質(zhì),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4—8厘米,寬3—4厘米,頂端漸尖或微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無毛。總狀花序腋生,長1—2厘米,有細柔毛;花淡黃色或綠黃色,形小,有短柄;萼片近圓形;雄花的雄蕊多數(shù),花絲較萼片長數(shù)倍;雌花的花柱極短,柱頭稍肥厚。漿果球形,成熟時黑色,直徑3—5毫米;有種子2—3;ㄆ5月,果熟期9月。
【分布】分布于陜西秦嶺以南和長江以南各省。
【用途】葉入藥,能散瘀消腫,治跌打扭傷,骨折脫臼等;樹皮燒末沖水服,治黃疸病、鼠瘺、難產(chǎn),并有催生利竅作用。
【別名】柞樹、蒙子樹根、蒙子刺根、葫蘆刺、鑿樹、刺柞、鼠木
【來源】大風子科柞木屬植物柞木Xylosma japonicum (Walp.) A. Gray [X. congestum(Lour.) Merr.]和長葉柞木X. longifolium Clos,以葉、根皮、莖皮入藥。全年可采,曬干。
【性味歸經(jīng)】苦、澀,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散瘀止血,消腫止痛。
根皮、莖皮:用于黃疸水腫,死胎不下。
根、葉:用于跌打腫毒,骨折,脫臼,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3~4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蛴萌~以35%的乙醇制成30%的搽劑,供外搽或濕敷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nèi)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y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y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y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y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fā)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yī)藥發(fā)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fā)展規(guī)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