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醫藥簡史
在土家族醫藥發展過程中,按原始社會、古代、近代和現代四個時期劃分也許并不適宜。從土家族醫藥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可分為秦漢時期及五代以來兩個階段。在秦漢前后的漫長歲月中,土著先民在人類的生產活動中嘗草識藥,治驗疾病,經歷了本能經驗積累、初期醫療活動及巫醫影響的過程;五代以來,由于外來民族遷徙定居于土家族地區,土家族民間醫療活動較為活躍。五代時期到“改土歸流”前幾百年間,基本還是實踐知識的累積階段,尚未形成比較系統的醫藥體系。清雍正年間對土家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后,土人中的有識之士,在前人識藥治病,實踐知識累積的基礎上,進行了理論上的總結和實踐的反復驗證,使土家族醫藥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時期土家族民間出現了許多有關醫藥抄本,如湘西有《七十二癥》《三十六疾》《四驚癥》《草醫藥案》《急救良方》《老祖傳秘方》《草藥十三反》《七十二七》等。鄂西州有:清末名醫汪古珊《醫學萃精》一套,共16卷,40余萬字,此書是集傳統中醫學與土家族醫藥于一體,突出地方特色的醫藥專著。據《鄂西報》1985年5月報道:“鄂西州咸豐縣失傳50余年的醫藥專著《秦氏玲瓏醫鑒》,最近在來鳳縣大河區一農家發現其原始抄本,共5冊26萬字!睋數厝耸拷榻B,該書收載許多當地民族醫藥內容。還有《蠻剪書》《血醫專書》《草藥匯編》《外科秘書》《醫學秘授目錄》《醫方精選》《陳為素記》《臨床驗證回憶錄》《人畜醫方錄》《醫學指南》《眼醫診艾》《草藥三十六反》《民族藥性歌訣》等。以上收集的醫籍(或抄本),有的書清代以前就流傳在民間,有的藥物考證,可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有的書中有理、法、方、藥的記載。經初步分析,這些醫籍和抄本同收集整理的“活資料”(口碑文獻)一樣,有其悠久的歷史;是土家族人民防病治病的經驗總結,包括診療、疾病、藥物、保健等;從整體上來看,既不同于中醫,也不同南方其他民族醫藥,如苗醫、侗醫、瑤醫等,是土家族的道地醫學。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