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傳秘方集五(406--486篇)第 11 頁
陰疽諸方:
480.陽和湯:治乳巖、失榮、石疽、惡核、痰核、瘰癘、流注、橫痃、并治一切色白平塌陰疽等癥。此為陰疽圣藥萬應萬靈。從無一失。珍之寶之。 熟地一兩 真鹿角膠三錢 上肉桂 甘草各一錢 炮姜 麻黃各五分 水煎服。服后再飲好酒數杯。謹戒房事。
481.犀黃丸:治石疽、惡核、失榮、瘰癘、乳巖、流注、橫痃、肺癰、小腸癰。一切腐爛陰疽。屢試如神。百發百中之驗方也。 制乳香 制沒藥各一兩 真麝香 犀牛黃各三分共為細末,取黃米飯一兩搗爛與各藥末和勻為丸,如粟米大,曬干。忌火烘。每服三錢。陳酒送下。患在上部臨臥服。下部空心服。
482.子龍丸即控涎丹也。治頭項胸肋背腰筋骨,牽引鉤痛流走不定,手足冷,木氣脈不通,此乃痰涎在胸膈上下不可誤認為風癱也。并治喉中結氣,似若梅核,時有時無,沖喉悶絕,又遍身或起筋塊如榴如栗,皮色不變,不疼不痛,但覺酸麻或自潰串爛,流水如涎。經年不愈,有若管漏,此乃痰滯經絡所致。又治瘰癘、魚口、便毒貼骨一切陰疽,屢試神效。 制甘遂煮透去骨 大戟忌火炒 炒白芥子各等分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分,淡姜湯下。忌與甘草之藥同日服。此方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為痰。大戟能瀉臟腑水濕。甘遂能行經絡水濕。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以攻為用。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痰氣。惟善用者能收奇效也。
483.回陽玉龍膏:治一切陰疽惡毒,敷之痛者能止。不痛者即痛。而速愈。已破者亦能收功。凡遇各項陰疽,如前陽和等膏,制之不及。或貧寒無力不能制者,用之亦有奇效。如乳巖及險惡陰疽不能收功者,仍用陽和解凝膏為妥。 生草烏三兩 煨生姜二兩 炒白芷 生南星各一兩 肉桂五錢不見火者共為末。用頂好燒酒調敷。
484.陽和解凝膏:治一切已破陰疽惡毒,效若仙丹萬金難得,不可輕視,并治瘧疾凍瘡皆效。 新鮮大力子根葉梗三斤即牛蒡子 活白鳳仙花梗四兩 用麻油十斤將二味熬枯去渣。次日以附子 桂枝 大黃 當歸 肉桂 官桂 草烏 川烏 地龍 僵蠶 赤芍 白芷 白蘞 白芨各二兩 川芎 四兩 續斷 防風 荊芥 五靈脂 木香 香附 陳皮各一兩。共入油熬枯。瀝渣。過夜油冷,稱過斤兩。每油一斤加炒透黃丹七兩, 攪勻文火漫熬。熬至滴水成珠,越老越好。以油鍋移放冷處。取制過乳香 沒藥末各二兩,蘇合油四兩 麝香一兩研細入膏攪和。半月后攤貼。一應爛潰陰疽神效。凍瘡貼一夜全消。。潰者三張全愈。瘧疾貼背心。此方惟麝香最貴。如無力制配。熬膏時不用。俟用膏時,每張加麝香數厘貼之亦可。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