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傳秘方集五(406--486篇)
世傳秘方集五(406--486篇)
406.腸癰:腸癰有生于腸內者,腹內脹急大小便牽痛如淋轉側搖之如水聲。潰后則膿從大便出。有生于腸外者,肚臍腫痛作脹或一足灣曲口有臭氣或膿自臍出。甚則腸穿有蟲自臍中出,勢難為計。初起宜用牡丹皮散以消之,潰爛則用參芪內托之劑。或多服六一散至神至穩之方也。牡丹皮散:丹皮五錢 苡米一兩 瓜蔞仁二錢 桃仁二十粒 水煎服。千金方也。或單用皂角刺八錢酒水煎服,膿血從大小便出而愈此單方也。
407.疳蝕:遍身肢節生瘡此名疳蝕。因風寒所博氣血凝滯故也。方用蠶網一個入礬五分 每礬一兩另加陀僧五錢 白芷一錢 研末用蜜調敷即愈。
408.疔瘡:疔瘡不一辨別頗難以生黃豆令病人嚼之,如無豆腥之味即是疔瘡。先以紅芽大戟嚼融敷之立刻止痛。內服地丁飲:紫花地丁一兩 白礬 甘草各三錢 銀花三兩煎服。各疔俱效。有人生紅疔已走至乳旁服之立愈真神方也。
頭面諸疔救唇湯:紫花地丁 金銀花 各一兩 白果二十粒 桔梗 甘草 知母各三錢水煎服。至重三劑必愈。此方治頭面口角疔毒俱效唇疔更妙。
有人唇口生疔七個頭腫如斗心悶神昏,百藥不效。后有人云名七星趕月疔。用蛔蟲搗爛敷之。頃刻瘡口流出黃水腫消神清。次日痊愈。更有生蜆肉搗融敷即消。雄雞冠血點上均效。活大蛤蟆肝貼之立消。對口疔似亦可治。
拔疔根方。疔毒重者好而復發,此疔根未出故也。急用蓖麻子三粒 乳香一分共搗爛用飯和餅貼之。少時疔根自出。
409.楊梅瘡:霉瘡最毒治不得法多數纏綿不救。今得至穩至靈治楊梅瘡第一妙方。忌醋、青椒及一切發物半年。方用:紅棗丸以紅棗三斤以杉木作柴煮之煮熟剝皮去核,多取燒過杉木枯炭磨細末和棗肉搗勻為丸如彈子大。每日任意服之。不可間斷。雖瘡毒滿身,結毒穿頂,穿鼻潰爛不已,多年不愈者,服之大有奇效。愈后再服兩月斷根。按紅棗能解丹石之毒。杉木專祛濕熱之功。是以奏功如反掌也。
外用洗藥方:生甘草 金銀花 蒼術 白芷 藿香 槐花各二錢 煎水洗之。
又湯藥方用土茯苓一兩 木通 白蘚皮 防風各一錢 宣木瓜 苡米仁 金銀花各二錢 皂角子四分 水煎服。每日服一劑。以愈為度。忌醋、椒、茶及一切發物半年。屢試如神。
又方:大黃一兩 炒穿山甲 川厚樸 白芷 大楓子仁 花椒 甘草各三錢水煎兌酒服毒氣從大便出。七日痊愈。戒忌與上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