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灸療法
(小兒慢驚風、慢脾風、臍風)肛灸是使艾煙經細管過肛門進入腸道,繼而循及下、中二焦,直達病所、起到逐寒回陽作用的一種灸治方法。
【肛灸療法操作方法】
一、灸器的制作
用金屬制成兩個直徑為3cm的半圓形艾鍋,邊緣可使兩鍋接在一起。艾鍋上下各有一通氣孔以連接耐熱膠管,膠管一端安有氣囊(可用血壓計之氣囊代之),一端接透明塑料或玻璃制成的肛管。也可用兩支新煙袋扣在一起,或用膠布固定之。一支煙袋以一透明玻璃管與有孔的塑料管(代替肛管)連接。
二、操作
施灸時將艾絨裝入艾鍋,點燃后兩支艾鍋扣合。持續擠壓氣囊,見肛管端冒出艾煙時,將其涂上潤滑劑插入肛門。繼續擠壓氣囊。從透明肛管處,見艾煙將盡時,再放入新的艾絨,繼續擠壓氣囊。每次可灸3~6鍋艾絨,每日1次,病重者每日可灸3次。
【肛灸療法主治病癥】
小兒慢驚風、慢脾風、臍風。
【肛灸療法注意事項】
1.艾煙進入肛門后,患兒排出矢氣(以手扶肛門覺有涼氣吹手)為病愈之兆;若見艾煙從肛門排出,無矢氣,不大便,腹脹,抽搐如常,為病重難愈之候。
2.一般灸治3次即可見效,如灸治3次病情無改善者,應配合或改用其它療法,以免延誤病機。
3.禁用于一切實熱證。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