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活血湯
【處方組成】黃芪5-20g,丹參20-30,當歸、川芎、紅花、赤芍、羌活各10g。 加減變化:血脂高者加山楂、首烏;高血壓者加夏枯草、仙靈脾;頭痛者加白芷;耳鳴心悸者加磁石、僵蠶、朱砂;嘔吐者加半夏、竹茹。
【治療方法】水煎,日1劑,分2-3次溫服,15天為1療程。同時常規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丹參注射液16-20ml,10%葡萄糖500ml加胞二磷膽堿0.5g、vitb6200mg靜滴。血壓高者加尼莫地平;頸頂痛者加消炎痛;并均用軟頸圍限制頭頸活動。
【功效主治】益氣活血,化瘀通絡,主治頸椎病椎動脈型眩暈。
【臨床療效】運用本方配合西藥治療頸椎病椎動脈型眩暈119例,結果顯效(眩暈和其他癥狀基本消失)50例,占42%;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部分病人留有輕度耳鳴、頭疼頭暈)61暈例,占51.2%;無效8例,占6.8%。總有效率93.2%。同時設單純西藥對照組108例,結果顯率39例,有效31例,有效率83.7%,兩組經統計學處理,x2=9.387,p<001,有顯著性差異。
【經驗體會】中醫認為本病的治療應著重益氣活血化瘀,而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有擴張血管和完狀動脈以及改善微循環的作用,當歸、紅花、川芎、丹參有改善微循環及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積抗凝、抗血栓形成、抗動脈粥樣硬化和嗇重要器官缺氧耐力等作用;丹參有分離免疫復合物在血管壁沉積的作用; 羌活具有明顯的抑制血栓形成的過程;與西藥合用具有協同相加作用,能明顯地提高治療效果。
【方法來源】許慧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椎動脈型眩暈227例療效觀察.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5;(9):522.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