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辨證

【陰陽辨證】
陰陽學說在辨證診斷上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方面:
。ㄒ唬╆庩柺潜孀C的綱領
由于陰、陽分別代表事物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故疾病的性質、臨床的證候,一般都可歸屬于陰或陽的范疇,因而陰陽辨證是基本的辨證大法。
根據陰陽學說中陰與陽的基本屬性,臨床上凡見興奮、躁動、亢進、明亮等表現的表證、熱證、實證;以及癥狀表現于外的、向上的、容易發現的;病邪性質為陽邪致病,病情變化較快等等,一般都可歸屬為陽證。凡見抑制、沉靜、衰退、晦暗等表現的里證、寒證、虛證;以及癥狀表現于內的、向下的、不易發現的;病邪性質為陰邪致病,病情變化較慢等,可歸屬為陰證。
由于陰陽是對各種病情從整體上作出最基本的概括,八綱中的陰陽兩綱又可以概括其余六綱,所以說陰陽是證候分類的總綱,陰陽是辨證歸類的最基本綱領。
。ǘ╆庩栍芯唧w的辨證內容
由于中醫學中的陰陽不僅是抽象的哲學概念,而且已經有了許多具體的醫學內容,如陽氣、陰液、心陰、脾陽等,都是有實際內容的醫學概念。所以,陰陽辨證又包含有具體的辨證內容,其主要者有陽虛證、陰虛證、陰盛證、陽盛證,以及亡陽證、亡陰證等。此外,陽亢證、虛陽浮越證等,亦可是陰陽失調的病理變化。所謂陰盛證實際是指實寒證,所謂陽盛證實際是指實熱證。
【陰虛證】
陰虛證是指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而無以制陽,滋潤、濡養等作用減退所表現的虛熱證候。屬虛證、熱證的性質。
陰虛證的臨床表現,以形體消瘦,口燥咽干,潮熱顴紅,五心灼熱,盜汗,小便短黃,大便干結,舌紅少津少苔,脈細數等為證候特征。并具有病程長、病勢緩等虛證的特點。
陰虛多由熱病之后,或雜病日久,傷耗陰液,或因五志過極、房事不節、過服溫燥之品等,使陰液暗耗而成。陰液虧少,則機體失卻濡潤滋養,同時由于陰不制陽,則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生內熱,故表現為一派虛熱、干燥不潤、虛火躁擾不寧的證候。
陰虛證可見于多個臟器組織的病變,常見者有肺陰虛證、心陰虛證、胃陰虛證、脾陰虛證、肝陰虛證、腎陰虛證等,以并見各臟器的病狀為診斷依據。
陰虛可與氣虛、血虛、陽虛、陽亢、精虧、津液虧虛以及燥邪等證候同時存在,或互為因果,而表現為氣陰虧虛證、陰血虧虛證、陰陽兩虛證、陰虛陽亢證、陰精虧虛證、陰津(液)虧虛證、陰虛內燥證等。陰虛進而可發展成陽虛、亡陰,陰虛可導致動風、氣滯、血瘀、水停等病理變化。
【陽虛證】
陽虛證是指體內陽氣虧損,機體失卻溫煦,推動、蒸騰、氣化等作用減退所表現的虛寒證候。屬虛證、寒證的性質。
陽虛證的臨床表現,以經常畏冷,四肢不溫,口淡不渴,或渴喜熱飲,可有自汗,小便清長或尿少浮腫,大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或為細數)無力為常見證候,并可兼有神疲、乏力、氣短等氣虛的證候。陽虛證多見于病久體弱者,病勢一般較緩。
陽虛多由病程日久,或久居寒涼之處,陽熱之氣逐漸耗傷,或因氣虛而進一步發展,或因年高而命門之火不足,或因過服苦寒清涼之品等,以致臟腑機能減退,機體失卻陽氣的溫煦,不能抵御陰寒之氣,而寒從內生,于是形成畏冷肢涼等一派病性屬虛、屬寒的證候,陽氣不能蒸騰、氣化水液,則見便溏尿清或尿少浮腫、舌淡胖等癥。
陽虛可見于許多臟器組織的病變,臨床常見者有心陽虛證、脾陽虛證、胃陽虛證、腎陽虛證、胞宮(精室)虛寒證,以及虛陽浮越證等,并表現有各自臟器的證候特點。
陽虛證易與氣虛同存,即陽氣虧虛證;陽虛則寒,必有寒象并易感寒邪;陽虛可發展演變成陰虛(即陰陽兩虛)和亡陽;陽虛可導致氣滯、血瘀、水泛,產生痰飲等病理變化。
【亡陰證】
亡陰證是指體液大量耗損,陰液嚴重虧乏而欲竭所表現出的危重證候。
亡陰證的表現,以汗熱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溫,虛煩躁擾,惡熱,口渴欲飲,皮膚皺癟,小便極少,面色赤,唇舌干燥,脈細數疾等為證候特點。
亡陰可以是在病久而陰液虧虛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也可因壯熱不退、大吐大瀉、大汗不止、嚴重燒傷致陰液暴失而成。由于陰液欲絕,或仍有火熱陽邪內熾,故見汗出如油,脈細數疾,身灼煩渴,面赤唇焦等一派陰竭而陽熱亢盛的證候。
亡陰所涉及的臟腑,常與心、肝、腎等有關,臨床一般不再逐一區分。亡陰若救治不及,勢必陽氣亦隨之而衰亡。亡陽和亡陰均出現于疾病的危重階段,故必須及時、準確地辨識,若貽誤診療,極易導致死亡。在病情危重的基礎上,若突然汗出,往往是亡陰或亡陽之兆,根據汗質的稀冷如水或粘熱如油,結合病情,身涼或身灼、面白或面赤、脈微或數疾等,一般不難辨別亡陽與亡陰。
【亡陽證】
亡陽證是指體內陽氣極度衰微而表現出陽氣欲脫的危重證候。
亡陽證的表現,以冷汗淋漓,汗質稀淡,神情淡漠,肌膚不溫,手足厥冷,呼吸氣微,面色蒼白,舌淡而潤,脈微欲絕等為證候特點。
亡陽一般是在陽氣由虛而衰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但亦可因陰寒之邪極盛而致陽氣暴傷,還可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陰血消亡而陽隨陰脫,或因劇毒刺激、嚴重外傷、瘀痰阻塞心竅等而使陽氣暴脫。由于陽氣極度衰微而欲脫散,失卻溫煦、固攝、推動之能,故見冷汗、肢厥、面色蒼白、神情淡漠、息弱、脈微等垂危病狀。
臨床所見的亡陽證,一般是指心腎陽氣虛脫。由于陰陽互根之理,故陽氣衰微欲脫,可使陰液亦消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