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辨證

【虛實辨證】
虛實是辨別邪正盛衰的綱領,即虛與實主要是反映病變過程中人體正氣的強弱和致病邪氣的盛衰。實主要指邪氣盛實,虛主要指正氣不足。所以實與虛是用以概括和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
由于邪正斗爭是疾病過程中的根本矛盾,陰陽盛衰及其所形成的寒熱證候,亦存在著虛實之分,所以分析疾病中邪正的虛實關系,是辨證的基本要求。通過虛實辨證,可以了解病體的邪正盛衰,為治療提供依據。實證宜攻邪,即去其有余;虛證宜補正,即益其不足。虛實辨證準確,攻補方能適宜,才能免犯實實虛虛之誤。
【實證】
實證是對人體感受外邪,或疾病過程中陰陽氣血失調而以陽、熱、滯、閉等為主,或體內病理產物蓄積,所形成的各種臨床證候的概括。實證以邪氣充盛、停積為主,但正氣尚未虛衰,有充分的抗邪能力,故邪正斗爭一般較為劇烈,而表現為有余、強烈、停聚的特點。
實證是非常籠統的概念,范圍極為廣泛,臨床表現十分復雜,其病因病機主要可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風寒暑濕燥火、疫癘以及蟲毒等邪氣侵犯人體,正氣奮起抗邪,故病勢較為亢奮、急迫,以寒熱顯著、疼痛劇烈、嘔瀉咳喘明顯、二便不通、脈實等癥為突出表現;二是內臟機能失調,氣化障礙,導致氣機阻滯,以及形成痰、飲、水、濕、膿、瘀血、宿食等,有形病理產物壅聚停積于體內。因此,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熱邪、燥邪、疫毒為病,痰、飲、水氣、食積、蟲積、氣滯、血瘀、膿等病理改變,一般都屬實證的范疇。
由于感邪性質的差異,致病的病理產物不同,以及病邪侵襲、停積部位的差別,因而各自有著不同的證候表現,所以很難以哪幾個癥狀作為實證的代表。臨床一般是新起、暴病多實證,病情激劇者多實證,體質壯實者多實證。
【虛證】
虛證是對人體正氣虛弱、不足為主所產生的各種虛弱證候的概括。虛證反映人體正氣虛弱、不足而邪氣并不明顯。
人體正氣包括陽氣、陰液、精、血、津液、營、衛等,故陽虛、陰虛、氣虛、血虛、津液虧虛、精髓虧虛、營虛、衛氣虛等,都屬于虛證的范疇。根據正氣虛損的程度不同,臨床又有不足、虧虛、虛弱、虛衰、亡脫之類模糊定量描述。
虛證的形成,可以由先天稟賦不足所導致,但主要是由后天失調和疾病耗損所產生。如飲食失調,營血生化之源不足;思慮太過、悲哀卒恐、過度勞倦等,耗傷氣血營陰;房室不節,耗損腎精元氣;久病失治、誤治,損傷正氣;大吐、大瀉、大汗、出血、失精等致陰液氣血耗損等,均可形成虛證。
各種虛證的表現極不一致,很難用幾個癥狀全面概括,各臟腑虛證的表現也各不相同。臨床一般是以久病、勢緩者多虛證,耗損過多者多虛證,體質素弱者多虛證。
【虛實真假】
虛證與實證,都有真假疑似的情況。所謂"至虛有盛候"、"大實有羸狀",就是指證候的虛實真假。
真實假虛 是指本質為實證,反見某些虛羸現象。如熱結腸胃,痰食壅積,濕熱內蘊,瘀血停蓄等,由于大積大聚,以致經脈阻滯,氣血不能暢達,因而表現出一些類似虛證的假象,如神情默默、倦怠懶言、身體羸瘦、脈象沉細等。但仔細觀察,則可見雖默默不語卻語時聲高氣粗;雖倦怠卻動之覺舒;雖羸瘦而胸腹硬滿拒按;雖脈沉細而按之有力,故知病變的本質屬實,虛為假象。
真虛假實 是指本質為虛證,反見某些實盛現象。如臟腑虛衰,氣血不足,運化無力,因而出現腹部脹滿、呼吸喘促、二便閉澀等癥。但仔細觀察,則可發現雖腹部脹滿而有時緩解,或內無腫塊而喜按,雖喘促而氣短息弱;大便雖閉而腹部不甚硬滿;且脈必無力,舌體淡胖,并有疲乏、面色萎黃或蒼白等癥,故其本質屬虛,實,只是假象。
虛實真假的辨別,楊乘六指出:"證有真假憑諸脈,脈有真假憑諸舌。果系實證,則脈必洪大躁疾而重按有力;果系實火,則舌必干燥焦黃而斂束且堅牢也。豈有重按全無脈者,而尚得謂之實證;滿舌俱胖嫩者,而尚得謂之實火哉?"(《古今醫案按》)。可見虛實真假之辨,關鍵在于脈象的有力無力、有神無神,其中尤以沉取之象為真諦;其次是舌質的嫩胖與蒼老;言語呼吸的高亢粗壯與低怯微弱;病人整個體質狀況,病之新久,治療經過等,也是辨析的依據。此外,還要注意證候中的可疑之處。
應當指出,臨床上反映于虛實方面的證候,往往虛實夾雜者更為常見,即既有正氣虛的方面,又有邪氣實的方面。病性的虛實夾雜與虛實真假是難以截然區分的。臨床辨證時,應區分虛實的孰輕孰重,并分析其間的因果關系。
【虛實轉化】
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由于正邪力量對比的變化,實證可以轉變為虛證,虛證亦可轉化為實證。實證轉虛臨床常見,基本上是病情轉變的一般規律;虛證轉實臨床少見,實際上常常是因虛而致實,形成虛實夾雜證。
實證轉虛 是病情先表現為實證,由于失治、誤治,以及邪正斗爭的必然趨勢等原因,以致病邪耗傷正氣,或病程遷延,邪氣漸卻,陽氣或陰血已傷,漸由實證變成虛證。
虛證轉實 是指病情本為虛證,由于積極的治療、休養、鍛煉等,正氣逐漸來復,與邪氣相爭,以祛邪外出,故表現為屬實的證候。如腹痛加劇,或出現發熱汗出,或咳嗽而吐出痰涎等,此時雖然癥狀反映激烈、亢奮,但為正氣奮起欲驅邪外出,故脈象較前有力,于病情有利。
還有一種情況,患者素有虛證,因新感外邪,或傷食、外傷等,以致當前病情表現以實為主,虛證暫時不夠明顯,辨證診斷為實證。這雖然不是直接由虛證轉化為實證,但從虛實證候之間的關系來說,亦可視作是一種虛證轉實。另外,本為虛證,由于正氣不足,氣化失常,以致病理產物等停積體內,而表現某些實的證候者,一般不能理解為是虛證轉實,而應屬于虛實夾雜的范疇。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