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 診

中醫的切診,既包括切脈,也包括對病人其它部位,如胸、腹、關、尺膚等處的按觸。故中醫的切診,決不只限于切診脈象。當然,切脈是中醫診斷病證和推斷預后的一項很有特色的手段,古人曾對中醫的四診作了生動而深刻的概括,說:“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意思就是說,通過望、聞、問、切“四診”,能正確判知病人的病證的醫生,其學識是淵博的,技巧是精湛嫻熟的,達到了料事如神的境地。由此,也可看出,切脈必須與望、聞、問三診結合起來,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切脈,是醫生用手指切按病人的動脈,以根據不同脈象反映,了解病人所患病證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
切脈,在臨床上一般都切“寸口”部位橈動脈的脈搏。為什么要在這個部位切脈呢?《難經·一難》說:“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兇之法,保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其含義是說,肺主氣,朝百脈,故肺為氣血流注和營養臟腑,四肢百骸的重要器官,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動脈,所以可借以測臟腑、經絡、氣血等的病理變化。
切脈時,宜讓病人取坐位或俯、仰臥位,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使血流通暢。中醫習慣用左手切病人右手脈象,右手切病人左手脈象。方法是先用中指按在病人腕后高骨(橈骨頭)內側的“關”部,然后用食指和無名指分別按在關前、關后、關前為寸部,關后為尺部。三個手指的疏密、根據病人的身高適當調整。醫生宜手指微屈斜按,用指尖羅紋處接觸病人脈搏,進行診脈。左右手寸、關、尺三部,合稱“六部”左右各三部,對臟腑的分屬一般是:左寸為心;左關為肝、膽;左尺為腎、膀胱、小腸。右寸是肺;右關為脾、胃;右尺為腎、命門。
切脈時,醫生用其手指的末端很輕地觸診病人的脈象,即是“浮取”,以較重的指力觸診病人的脈象(有時須按至骨上),稱為“沉取”;介于“浮”取與“沉”取之間的即是“中取”。三部各用浮、中、沉切診一遍,稱為九候。醫生的三指,可同時切脈(此為“總按”),也可分別切寸、關、尺部(稱為“單診”)。在切脈時,醫生預先調勻自己的呼吸,才能較準確地算出病人脈搏每一息的至數,也利于專心一致地切診病人脈象的變化。切脈時應盡量避免外來的干擾和情緒的波動,以免脈象失真。醫生切脈的時間不宜少于三分鐘,否則,可為假象所惑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