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定位的方法第 2 頁
3.“上”與“下”。 一般以高者為上,低者力下。如中脘在臍上4寸,中極在關元下1寸,足三里在膝眼下3寸,內關在大陵上2寸。
此外,針灸學上稱手、足掌面與背面皮膚的移行處為“赤白肉際”;掌指關節或跖趾關節都稱為“本節”。
頭面與軀干部的前、后正中線分別為任脈經穴和督脈經穴的分布部位,是審定分布于其兩側的三陰經穴或三陽經穴的基礎。
腧穴所處的位置有一定的特點,《千金方》說“肌肉文理,節解縫會,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病者快然”。說明腧穴一般都在肌肉、骨節的凹陷之處,或用手按壓時患者感到酸脹的部位。筋肉和骨節,是體表的主要標志,可以作為某些腧穴的定位依據。距離這些標志較遠的部位,則采取折量的方法,即“骨度法”。也可用手指比量定位。腧穴的定位方法可以分為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三種。
一、體表標志法(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
這是指以體表解剖學的各種體表標志為依據來確定腧穴位置的方法。體表解剖標志可分為固定標志和活動標志兩種。
1.固定標志 指各部由骨骼和肌肉所形成的凸起和凹陷,五官輪廓,頭發邊際,指(趾)甲,乳頭,臍窩等。如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定陽陵泉;三角肌尖端部定臂臑;目內眥角稍上方定睛明;兩眉之間定印堂;鼻尖定素髎;臍中定神闕;兩乳頭連線中點定膻中;恥骨聯合上緣中點定曲骨等。此外,兩肩胛岡的連線恰通過第三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對第七胸椎棘突,兩側髂嵴最高點的連線通過第四,五腰椎棘突之間的縫隙,可以依此作為計數椎骨的標志,定取腰背部的腧穴。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