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歷史年代藥酒的發展第 2 頁
先秦時期,中醫的發展已達到了可觀的程度,這一時期的醫學代表著作《黃帝內經》,對酒在醫學上的作用,做過專題論述。在《素問·湯液醪醴論》中,首先講述醪醴的制作“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即用完整的稻米作原料,堅勁的稻桿做燃料釀造而成,醪是濁酒,醴是甜酒。“自古圣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說明古人對用酒類治病是非常重視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記載了扁鵲認為可用酒醪治療腸胃疾病的看法。
漢代,隨著中藥方劑的發展,藥酒便漸漸成為其中的一個部分,其表現是臨床應用的針對性大大加強,所以其療效也進一步得到提高,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收載了西漢名醫淳于意的二十五個醫案,這是我國目前所見最早的醫案記載,其中列舉了兩例以藥酒治病的醫案;一個是濟北王患“風蹶胸滿”病,服了淳于意配的三石藥酒,得到治愈。另一個是苗川有個王美人患難產,淳于意用莨菪酒治愈,并產下一嬰孩。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記載有“婦人六十二種風,腹中血氣刺痛,紅蘭花酒主之”。紅蘭花功能行血活血,用酒煎更加強藥效,使氣血通暢,則腹痛自止。此外,瓜蔞薤白白酒湯等,也是藥酒的一種劑型,借酒氣輕揚,能引藥上行,達到通陽散結,豁痰逐飲的目的,以治療胸痹。至于他在書中記載以酒煎藥或服茯的方例,更是普遍。
隋唐時期,是藥酒使用較為廣泛的時期,記載最豐富的數孫思邈的《千金方》,共有藥酒方80余首,涉及補益強身,內、外、婦科等幾個方面。《千金要方·風毒腳氣)中專有“酒醴”一節,共載酒方16首,《千金翼方·諸酒》載酒方20首,是我國現存醫著中,最早對藥酒的專題綜述。
此外,《千金方》對酒及酒劑的毒副作用,已有一定認識,認為“酒性酷熱,物無以加,積久飲酒,酣興不解,遂使三焦猛熱,五臟干燥”,“未有不成消渴”。因此,針對當時一些嗜酒縱欲所致的種種病狀,研制了不少相應的解酒方劑,如治飲酒頭痛方,治飲酒中毒方,治酒醉不醒方等等。
宋元時期,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制酒事業也有所發展,朱翼中在政和年間撰著了《酒經》,又名《北山酒經》,它是繼北魏《齊民要術》后一部關于制曲和釀酒的專著。該書上卷是論酒,中卷論曲,下卷論釀酒之法,可見當時對制曲原料的處理和操作技術都有了新的進步。“煮酒”一節談加熱殺菌以存酒液的方法,比歐洲要早數百年,為我國首創。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