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酒泡法與宜忌
中藥泡酒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內經素問》載有“上古圣人作湯液醪醴”,“醪醴”就是治病的藥酒。時至今日,藥酒仍在廣泛使用。
藥酒又名酒劑,系用白酒浸提藥材而得到的澄明液體制劑,多供內服,少數作外用,也有些藥酒內服與外用兼有效。為了矯味,藥酒也常酌加適量的冰糖或蜂蜜。
藥酒的制作有冷浸、熱浸、滲漉和回流熱浸四種方法。民間通常采用冷浸法,即將藥材與白酒共置于密閉的容器內,室溫下浸泡,定期攪拌,一般浸漬30天以上。
由于酒本身有行血活絡的功效,易于吸收和發散,因此藥酒通常用于風寒濕痹,具有祛風活血、止痛散淤的功能。常見的有舒筋活絡酒、胡蜂酒、國公酒、三兩半藥酒、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妙沁藥酒等(以上均為《中國藥典》所收載)。此類藥酒嚴禁孕婦服用,即便是外用,也嚴禁涂搽腹部,以免引起流產。
此外,酒精是很好的溶媒,對藥材可以提取出較高比例的成分,民間習慣用貴重藥材浸泡藥酒,用于滋陰補腎、養血固精。常見的有參茸酒、三鞭酒、人參酒等。
值得注意的是,市售的藥酒都有固定配方,符合中醫方藥理論。這一方面,老百姓往往重視不夠,經常隨意調配中藥,浸泡藥酒飲用,配方的不合理會使藥酒失去原有的功效,飲用無益,嚴重的還可能引起中毒。自己浸泡藥酒,應該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調配處方,并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白酒,一般為1:4—1:30。
李時珍說:“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御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此物損益兼行。藥酒亦然。”可見藥酒雖好,但必須適度飲用,一般以一日2—3次、一次10—50毫升為宜,切不可過量飲用。孫思邈說:“冬服藥酒二三劑,立春即止,此法終身常爾,則百病不生。”說明冬季是飲用藥酒的最佳時節,尤其對于中老年人。
藥酒又名酒劑,系用白酒浸提藥材而得到的澄明液體制劑,多供內服,少數作外用,也有些藥酒內服與外用兼有效。為了矯味,藥酒也常酌加適量的冰糖或蜂蜜。
藥酒的制作有冷浸、熱浸、滲漉和回流熱浸四種方法。民間通常采用冷浸法,即將藥材與白酒共置于密閉的容器內,室溫下浸泡,定期攪拌,一般浸漬30天以上。
由于酒本身有行血活絡的功效,易于吸收和發散,因此藥酒通常用于風寒濕痹,具有祛風活血、止痛散淤的功能。常見的有舒筋活絡酒、胡蜂酒、國公酒、三兩半藥酒、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妙沁藥酒等(以上均為《中國藥典》所收載)。此類藥酒嚴禁孕婦服用,即便是外用,也嚴禁涂搽腹部,以免引起流產。
此外,酒精是很好的溶媒,對藥材可以提取出較高比例的成分,民間習慣用貴重藥材浸泡藥酒,用于滋陰補腎、養血固精。常見的有參茸酒、三鞭酒、人參酒等。
值得注意的是,市售的藥酒都有固定配方,符合中醫方藥理論。這一方面,老百姓往往重視不夠,經常隨意調配中藥,浸泡藥酒飲用,配方的不合理會使藥酒失去原有的功效,飲用無益,嚴重的還可能引起中毒。自己浸泡藥酒,應該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調配處方,并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白酒,一般為1:4—1:30。
李時珍說:“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御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此物損益兼行。藥酒亦然。”可見藥酒雖好,但必須適度飲用,一般以一日2—3次、一次10—50毫升為宜,切不可過量飲用。孫思邈說:“冬服藥酒二三劑,立春即止,此法終身常爾,則百病不生。”說明冬季是飲用藥酒的最佳時節,尤其對于中老年人。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