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薰蒸法外治面神經炎第 2 頁
治療方法:以白附子15克,僵蠶15克,全蝎15克,羌活15克,防風15克,當歸15克,川芎15克,伸筋草15克,延胡索9克,桂枝9克為熏蒸方,將上述中草藥1劑浸泡半小時,加水煎煮后濾藥汁1800毫升,置于中藥熏蒸器容器中,接通電源預熱,安排患者取坐位,紗布清潔患側顏面皮膚后,將中藥熏蒸器的噴頭對準患側面部乳突后治療部位,距離30~50厘米,使藥霧均勻噴灑于皮膚,時間20分鐘,藥溫35~40℃。每日治療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2天。
中藥熏蒸治療時需注意:①明確熏蒸的部位,患側面部及翳風穴處皮膚破潰者及亨特氏綜合征的患者不適宜用此方法;②掌握中藥熏藥的噴頭與患側治療部位的距離;③掌握中藥熏藥器噴霧藥霧溫度,保持適當的距離,使藥溫度始終掌握在35~40℃。因為當皮膚受到45℃刺激時,開始有熱痛感,大于45℃時不但痛感加重產生灼痛,還會引起組織不可逆損傷。④治療過程中,注意對眼睛的防護(用七層以上紗布覆蓋保護眼睛)。
中藥熏蒸療法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始載于《五十二病方》,其中有熏蒸洗浴八方。稍后《黃帝內經》也記載:“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邪可隨汗解。”此中“漬形”即是熏蒸治療。從晉唐起,中藥熏藥開始應用到臨床各科,至明清,進入鼎盛階段。現代的熏蒸療法又稱為中藥汽霧透皮療法,是一種利用藥物加水煮至沸騰產生的氣體熏蒸局部疾患處或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方法。熏蒸療法作用的機理是借熱力和藥治的共同作用,通過擴張皮膚微小血管,加快血液循環,由表及里,在溫熱中實施治療,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筆者選用的中藥熏蒸方以牽正散為主加減治療,白附子辛散,祛風化痰,善治頭面之風;蠶、蝎之咸,可軟堅化痰,更兼全蝎長于通絡,三藥共奏搜風通絡之功。加之羌活、防風為辛溫之品,能祛風散邪;加用當歸、川芎養血活絡,此乃“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又川芎可“上行頭目,下行血海”,為血中之氣藥,可取其善治頭面部疾患之功;佐以伸筋草舒筋活血;延胡索緩急止痛;桂枝解肌發表,疏散風寒。諸方合用,共奏祛風散寒、活血通絡之效。
中藥熏蒸法在面神經炎的急性期即可使用,是一種有效、安全的方法,能改善面部局部血液循環和神經營養,促進神經組織代謝,提高面神經興奮性,使面癱癥狀得以緩解,且無副作用,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