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薰蒸法外治面神經炎
中醫外治:中藥薰蒸法外治面神經炎
面神經炎又稱貝爾麻痹,是因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所致的周圍性面癱。中醫屬“面癱”,又稱“口僻”、“口眼喎斜”。以患側額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歪向健側等為主癥的一種疾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絕大多數為一側性,通常為急性起病,部分病人在起病前幾天有同側耳后、耳內、乳突區的疼痛。現代醫學對本病病因尚未明確,通過調查結果顯示,有一部分病人因局部受風吹或著涼而起病,故通常認為可能是局部營養神經的血管因受風寒而發生痙攣,導致面神經組織缺血、水腫、受壓而致病。近年對本病患者進行檢查中,發現其中1/3以上患者有一項或多項病毒抗體效價明顯增高,提示與病毒感染有關。亦有人認為局部組織水腫可能是免疫反應所致。由此結果表明感受風寒、病毒感染、過度疲勞、心理壓力過大等都是引起面癱的誘因。
中醫學對于本病的病因主要從正虛邪實方面論述。如《類證治裁》曰:“口眼僻,因血液衰涸,不能榮潤經脈。”可見正氣虧虛是面癱發病的前提。亦有外因致病說,如《諸病源侯候論》曰:“偏風口喎,是體虛受風,風入于夾口之筋也。”又曰:“口喎邪僻,是風入于頷頰之筋故也。”《靈樞·經筋》:“頰筋有寒則氣急,引頰移口。”又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風口喎候》:“風邪入于足陽明、手太陽之筋,遇寒則筋急引頰,故使口喎僻。”說明風邪襲絡是誘發本病的外在因素。由此可見,本病的病機為本虛標實,以祛風通絡為治則。
根據面神經炎的程度不同,其預后也不同,約10%~30%的患者會遺留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和后遺癥,如聯帶運動、面肌痙攣、面肌攣縮、鱷魚淚等,給病人的日常及社交生活都造成相當大的不良影響,因此采取一種及時、安全、有效的綜合治療手段,改善面神經炎的癥狀,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在長期的臨床診療中,依據中醫理論立法,針對面神經炎的病因、病機,根據藥物性味、歸經等特性,配以具有祛風通絡之功效的中藥方劑,從皮部論治以熏蒸方法給藥,使藥力通過熱輻射的作用直達患側面部,促進面部血管擴張,使新陳代謝愈加旺盛,有利于炎癥、水腫吸收,加快面神經功能恢復,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特介紹如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