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點刺放血治高熱的方法
穴位點刺放血治高熱的方法
發熱是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御反應。機體在致熱源的作用下通過體溫調節中樞來降溫,如果產熱和散熱不能通過體溫調節中樞來保持動態平衡,產熱大于散熱而引起的病理性體溫升高超過39℃以上者就是高熱。是臨床上的常見急重癥,起病急、來勢猛,治療不當易致不良后果。
高熱中醫學謂之“壯熱”“但熱不寒”,中醫學認為不論外感還是內傷所致的高熱其根源在于邪毒侵襲,正邪交蒸。或熱盛傷津、氣機郁滯;或濕邪阻滯使體內氣機不暢、不能正常內通外宣致陽氣被郁閉在內化熱化火導致發熱。正如明代吳又可在《溫疫論》中所提:“陽氣通行,溫養百骸;陽氣壅閉,郁而為熱。且夫人身之火,無處不有,無時不在,但喜通達耳。不論臟腑經絡,表里上下,血分氣分,一有所阻,即便發熱。是知百病發熱,皆由壅郁”。
高熱的治療當以清、和為大法。穴取耳尖。令患者取舒適體位,醫者用75%醫用酒精消毒后術者雙手十食及患者耳尖穴處并將耳尖穴處揉搓至局部發紅、發熱,將耳輪自然向耳屏對折用一次性采血針或一次性注射器針頭或小號三棱針在耳尖穴直刺約2毫米深,接著醫者采取雙手拇食指一捏一放,同時用95%的酒精搽拭點刺處(便于血液的順利外泄)以見血色由黑紫變為淡紅為度,按壓止血并碘伏消毒。根據發熱程度可采取一側取穴或雙側同時取穴;可以一天一次也可以一天兩次施術。耳尖穴又名耳涌,是經外奇穴,位于耳郭向前對折的上部尖端處,即耳輪6、7區交界處,其下分布有耳顳神經及耳后動脈,是針灸臨床常用的穴位之一。放血療法古代稱為“刺絡”,是祖國醫學中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是通過針刺人體的一定部位,放出適量血液,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靈樞·九針十二原》說:“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瀉之,宛陳則除之。”又《小針解篇》解釋說:“宛陳則除之,血脈也。”說明通過針刺放血可以去滯、活血、理氣、通經、開竅、泄熱、消腫。在耳尖穴處點刺放血后能達到瀉火解毒、鎮靜止痛、消堅散結、退熱消炎、調和陰陽的功效。見效迅速,效果持久,無不良反應,便于推廣,特別適于在廣大農村和基層醫療單位推廣使用。
在耳尖穴放血時應特別注意嚴格消毒和無菌操作。有條件時,最好使用一次性采血針,以防血源性傳染病。各種出血性疾病要慎重,以免引起出血不止。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穴位點刺放血治高熱的方法 12-07 [健康雜談]什么是弱激光照射理療 11-14 [健康雜談]腸易激綜合征是怎么回事? 11-05 [健康雜談]中醫防治五更瀉的方法 10-29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