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腎陽虛證與脾腎陽虛證鑒別
心腎陽虛證與脾腎陽虛證鑒別
定義
心腎陽虛證 因心腎兩臟陽氣不足,血運無力,瘀血阻滯;陰寒內盛,功能減退;氣化失職,水氣停聚所致的證候。
脾腎陽虛證 因脾腎兩臟陽氣虧虛,運化失職,水谷不運;陰寒內盛,功能減退;氣化失司,水氣內停所致的證候。
病因
心腎陽虛證 先天不足,或年高臟氣虛衰,均可導致陽氣不足,久病、重病,勞損太過及寒濕之邪內犯,均可損傷陽氣;若心氣不足,常可進一步累及心陽,出現心陽虛,或水寒之邪,上凌于心,導致心陽不振;若房室不節,腎中精氣虧耗,亦可累及腎陽,而出現腎陽虛證。心陽虛證與腎陽虛證,若因失治誤治,使病情遷延不愈,互相傳變,最終出現心腎陽氣皆虛的病證。
脾腎陽虛證 導致陽氣不足或陽氣損傷的病因與心腎陽虛證相同。若勞倦太過,損傷脾氣,漸及脾陽,則易導致脾陽虛衰;房室不節,勞傷真元,命門火衰,腎陽虛微;脾陽虛證與腎陽虛證,亦可相互影響,導致脾腎陽虛證。
病機
心腎陽虛證 心主血脈藏神,全身的血液,周流不息,全賴心之陽氣的推動,腎為一身陽氣之根本,命門之火能溫煦五臟六腑,有助于臟腑功能活動的正常發揮,正如《石室秘錄》所云:“心得命門而神明有主,始可以應物,肝得命門而謀慮,膽得命門而決斷,胃得命門而能受納,脾得命門而能轉輸,肺得命門而治節,大腸得命門而傳導,小腸得命門而布化,腎得命門而作強,三焦得命門而能決瀆,膀胱得命門而收藏,無不借命門之火以溫養之。”若腎陽不足,全身機能活動減退,陰寒內盛;三焦氣化不行,水濕內停;心陽不足,則推動血液運行的功能減弱,血行瘀滯;若心腎陽虛進一步發展,陽氣式微,甚則心陽衰敗而暴脫,則出現陽氣外亡,神隨氣散的危重證候。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