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臨床應用
酒為水谷之精,熟谷之液,其性溫有毒,味苦而辛,入心、肝、肺、胃經,有通血脈御寒氣,行藥勢的作用。《藥性賦》云:“酒有行藥破血之用。”臨床上常用酒治療風寒痹痛,筋脈攣急、胸痹、心腹冷痛、婦人宮寒不孕等癥。酒的臨床應用歷代醫家多有論述,但以仲景所用為最,讀《傷寒論》、《金匱要略》涉及用酒者有24方,方中用藥或以酒洗,或以酒浸,酒煎、酒下等諸法,足可見酒在中醫治療中的獨特作用。
酒 洗
古人立方用藥,對于活血化瘀及通腑瀉下之品,常用酒洗中藥立方治療,如仲景用抵當湯治療下焦蓄血,瘀熱在里,少腹硬滿,其人發狂者。方中主藥大黃經酒洗后用,可借酒之剽悍行竄之性協同諸藥,直入血絡,行瘀破結。
酒 浸
酒浸后可增強藥力之發散作用,如仲景用防己地黃湯,常以酒浸防己、桂枝、防風、甘草一宿后取汁與地黃汁同服,以增藥力。醫家皆云,酒與補藥同行,可祛邪而不傷正。
酒 煎
酒煎后藥物可入血分,可去癥瘕積血,如鱉甲煎丸,臨床治療久瘧,脅下痞塊,以酒煎后可增強其軟堅散結之力。婦人產后、瘀血內停、用逐瘀之品,或婦人經閉、瘀血阻滯用活血調經藥常用酒煎,或以酒為引送服,均可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
酒 下
服藥以酒下有調和血脈,祛瘀生新,補而防滯,祛風通路,散寒止痛作用,《本草撮要》載酒“入手、足太陰、陽明經”,故能和血脈之氣并調補肝脾,仲景創瓜蔞薤白白酒湯則取其辛散上行,既可溫煦胸中之陽,且能疏通胸膈之氣的作用。對于脾腎雙虧、虛勞、痰飲等證,立方用酒送服可借酒性辛熱,激發脾腎之陽氣,以助藥力。對于風中經絡之肢麻沉重甚則半身不遂之證,酒可助祛風通絡之品達邪外出。
酒水合煎
炙甘草湯或見手足厥冷之當歸四逆湯等方常用酒水合煎,以散瘀溫通血脈。婦人崩漏用膠艾湯治崩漏下血,也常酒水合煎,因酒可引諸藥直達病所,和血而止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