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病證護理第 3 頁

(4) 陽虛證:
① 應特別注意保暖,病室宜向陽,室溫偏高,多加衣被。
② 飲食以溫熱為宜,忌生冷、瓜果,可適當用姜、蔥、芥末、胡椒、大蒜、韭菜等作調料。適當食用牛奶、雞蛋、鰻魚、鱔魚、南瓜、扁豆、山藥、胡桃、栗子、土豆等補益之品。淡酒有助溫陽通氣,可少量飲用。若脾虛食后腹脹,應少食牛奶、豆類等產氣食品和硬固粗糙食物。
③ 宜灸不宜針?砂纳耜I、關元、中極等穴,或腹部熱敷。適當飲用生姜紅糖水,可溫中散寒消脹。
(5) 陰虛證:
① 病室宜清凈,向陰,涼爽濕潤。
② 宜針不宜灸,忌用溫熱療法。
③ 飲食宜偏涼,可食番茄、梨、藕、甘蔗、柚、百合、楊梅、柿子、銀耳、花生等有涼潤生津作用的食物。
4、 養生指導
(1) 飲食應少鹽或無鹽,因食鹽有凝澀助之弊,多食則水濕之邪留滯而病情反復,故需注意。若需長期忌鹽。可考虛用代鹽(鉀鹽)。
(2) 生活起居有常,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避免為勞倦、房事所傷。注意保暖,隨天氣變化增加衣被,預防正虛邪襲,變生他證。
(3) 注意調節情志,精神開朗,心情舒暢,保持樂觀坦蕩的情緒,解除顧慮和煩惱,安心調養。
(4) 飲食有節,禁忌煙酒,以免傷脾生濕,舊病復發或加重病情。
(5) 堅持治療。
(6) 生活在血吸蟲疫區者,注意防止再感染。
痙證
痙證是以項背強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張為主要表現的病證?梢娪诙喾N疾病中。 西醫的各種腦膜炎、腦血管疾患、高熱驚厥等病中均可見到本證。
1、 病因病機 痙證的病因可分為外感和內傷兩方面。外感是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壅阻經絡,氣血不暢,或熱極動風或熱灼津液和致痙。因傷是陰血虛少,虛風內動,筋脈失養所致。兩方面的病因雖異,但病機都是陰陽失調,陽動而陰不濡所致。
(1) 邪壅經絡:風寒濕邪,壅滯脈絡,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拘急而成痙。
(2) 熱甚發痙、熱甚于里,陰津灼傷,脈絡失養,發為痙證。
(3) 陰血虧損:素體陰血虛衰,或因亡血或汗下太過,陰血受損,難以濡養經脈,而成痙證。
2、 辯證論治
(1) 邪壅經絡:
證候:頭痛,項背強直,惡寒發熱,肢體酸重,苔白膩,脈浮緊。
治法:祛風散寒,和營燥濕。
主方:羌活勝濕腸。
(2) 熱甚發痙:
證候:發熱胸悶,牙關緊閉,項背強直,手足攣急,腹脹便秘,口渴咽干,心煩急躁,甚至神昏譫語。苔黃膩,脈弱數。
治法:瀉熱存津,養陰增液。
主方:增液承氣湯。
(3) 陰血虧虛:
證候:素體氣血兩虛,或在失血,汗下太過之后,項背強直,四肢抽搐,頭目昏眩,自汗,神疲氣短,舌淡紅,脈弱細。
治法:滋陰養血。
主方:四物湯合大定風珠。
3、 辯證施護
(1) 邪壅經絡型:
① 病室宜向陽、溫暖、安靜、濕度偏低、避免一切噪音,尤其是突然發生的強噪音,注意預防外感,避免對流風,勿使患者復感風、寒、濕邪而加重病情。
② 注意觀察發痙的程度、緩急和頻率,可以為痙的性質,病情的輕重,疾病的進退和預后提供重要的依據。如起病較緩,痙作次數少,程度輕,多表示病情輕,預后良好。若起病急,并伴有頸項強直,甚至角弓反張,發作頻繁,說明病情嚴重。
③ 本證型是風寒濕為祟,患者有寒熱表現,除要定時測試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以及觀察舌象、脈象外,還需注意患者熱型、熱勢和發熱與發痙的關系,以鑒別引起痙證的原發病。
④ 中藥、飲食宜熱服,忌生冷油膩?山o有辛溫散寒作用的食物,如蔥、姜、韭等,以散寒濕,通經絡。
(2) 熱甚發痙型:
① 痙室宜設在陰面,室內應涼潤,使患者感到清爽,心靜。
② 若病情較重者應住單間,以利于患者休息和治療。室內光線需暗,避免強光刺激,必要時裝飾雙層窗簾,用紗罩遮擋燈光,從而減少發痙次數。
、 觀察和鑒別痙病和其它可以引起抽搐的病證。痙證常發生多種疾病的過程中,如外感病,或大下、大汗、失血之后,抽搐過后,繼續表現原發病的癥狀。中風急性期也偶見抽搐,但以昏迷及肢體麻痹為主;癇證的抽搐是突然發作,同時發出異常叫聲,口吐涎沫,發作后一如常人。痙病發作時,盡量避免打擾患者,應立即將其平臥,頭偏向一側,解開衣領鈕扣,使嘔吐物順利排出,確保呼吸通暢。抽搐較重者,可用裹以紗布的壓舌板塞入上下臼齒間,以防患者咬破舌頭。發作時,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操作,遵醫囑給患者使用鎮靜藥或針刺止痙,待抽搐中止后再集中操作。操作時動作要輕柔,防止再次引起發作。
④ 發作時可加設床檔,以防患者墜床跌傷;颊叱榇r,切忌強壓約束,以免造成骨折。
⑤ 在痙證發作時,應暫禁食,待痙止后再根據病情分別給以相宜飲食。如發痙數日不止,應及早鼻飼,以保證營養供給。
⑥ 對抽搐初停,尚易引起再發者,慎防進食引起再發,如已有保留鼻飼管,可以鼻飼管緩慢灌注。一般痙作初止者,食欲不佳,應給半流食或軟食。
⑦ 中藥和飲食宜偏涼服,飲食應以清淡性涼為主,如新鮮水果蔬菜、西瓜、苦瓜、黃瓜、綠豆等。對熱極傷津者應鼓勵多飲水,也可給西瓜汁、藕汁、五汁飲等頻服,有生津止渴的作用。禁忌辛辣炙煿助火動風之品。
⑧ 痙證發作后,可針對病因采取護理措施,以防再發。首先應瀉熱,可用冰袋冷敷、酒精或中藥煎湯擦;針刺降濕,常用穴位為大椎、曲池、合谷及十宣穴(放血);對便秘的患者,遵醫囑灌腸,可通腑瀉熱。
(3) 陰血虧損型:
① 病室應溫暖舒適,光線柔和,空氣新鮮,保證患者充分休息。
② 在痙證發作進及剛發作后應絕對臥床休息,以減少氣血的耗損,如穩定不發在三天以上者,其原發病的癥狀也已減輕時,可考慮床活動。
③ 患者常有緊張、恐懼心理,應耐心勸慰開導。
④ 痙后四肢活動不利,可采用按摩或針灸療法,以通經活絡。常用穴位有肩禺、曲池、合谷、外關、環跳、膝眼、承山、足三里等。
⑤ 根據脾胃功能可給甘潤多汁的水果和清補食品,如雪梨、柑橘、百合、甲魚、鰻魚、淡菜、海參等,以補益精血,濡養筋脈。
⑥ 中藥宜溫服。
4、 養生指導
(1) 加強生活調理,保持心情舒暢。
(2) 注意調節飲食,勞逸結合,加強鍛煉,提高肌體抗病能力。
(3) 注意四時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被,防止外邪侵襲人體。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