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保留的著作甚多,代表性的著作《本草綱目》具有劃時代意義,達爾文也曾受益于此書,并稱其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近兩百萬字的《本草綱目》是李時珍花費27年編著的醫藥學巨著,內容涉及醫學、藥學、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等多個領域。《本草綱目》的撰寫源于李時珍熟讀醫術,發現古代本草書籍中有不少錯誤,便立志撰寫一部全面的醫藥書籍,厘正各家藥著的錯誤,并對有疑惑的草藥加以修正。于是他學習上古神農嘗百草來。走進田間地頭、山間田野,不辭辛勞,足跡遍布全中國,對藥物進行實物加實地的對照,不拘泥于古書,實事求是地辨認藥物。例如,為了研究透徹蘄春特產蘄蛇,李時珍親上家鄉龍峰山,實地觀察、研究蘄蛇,與蛇農交朋友,并寫成了一篇專門論述蘄蛇的文章——《蘄蛇傳》,雖然此文并未流傳下來,但在《本草綱目》中,用兩千余字外加一幅插圖詳細描述蘄蛇便是其精華所在。以小見大,便可充分體現李時珍嚴謹的科學精神及實事求是的科學原則。 李時珍除了在藥學上具有巨大貢獻外,對臨床各科疾病的防治也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對后天之本脾胃的臨證經驗記載頗多。李時珍將脾胃病分為“勞倦、虛寒、食滯、酒毒”四類,并總結出嘔吐、呃逆、噎膈、吞酸嘈雜、反胃、霍亂、泄瀉、痢、心下痞滿、脹滿、黃疸、大便燥結、脫肛、腸鳴等,現代教材《中醫內科學》中脾胃病病種有8個病名與《本草綱目》里相同。李時珍的脾胃思想繼承了李東垣的思想特點,在繼承中,又有創新,形成了自己的學術特點。 李時珍因其對世界醫學發展的重大貢獻,被世界和平理事會評為“世界文化名人”;《本草綱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世界記憶名錄》;郭沫若稱贊他為“醫中之圣”;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故事也是小學語文教材的一篇課文,雖然教材在變,但是一直到今天,李時珍的故事仍保留在各版語文教科書中!
2/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