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奶癬又名「胎斂瘡」,多為體質過敏,為風濕所襲,搏于氣血而發。常發于嬰兒的顏面部。分干、濕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紅,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癬疥而不流津水的,為「干斂瘡」,偏于風熱盛。如皮膚 起粟,搔癢無度,破則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體其它各部,為「濕飲瘡」,偏于濕熱重。此證常使患兒躁煩,睡臥不安,病久皮膚可有 苔癬樣變化,若皮損滲出液減少,膚紅減退,為好轉的現象。下面介紹一則中醫外治嬰兒奶癬方,供參考:

中醫外治嬰兒奶癬方:蛇床子、地膚子各12克,白蒺藜10克,白鮮皮10克,蟬蛻8克,生薏米15克,苦參20克,丹皮10克,紫草6克。共煎水500~600毫升,輕輕拭去痂皮清洗創面,1日2次,連洗7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