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治機理——傳遞信息和能量
現代物理學研究表明,組成世界的各種要素,主要有物質、能量、信息三大類,物質與能量可以互化,信息依靠一定的物質傳導,又不同于物質的物理化學功能。因此,物質、能量、信息互相關聯,但是又不相同。
中醫學的治療方法,與組成世界的這三大要素有關,不能只強調某一種。
內服中藥發揮作用靠化學物質
定性定量的化學分析,是衡量西藥的主要方法,在世界范圍內被看作是金標準。用化學分析的方法研究中藥,有很多成就,也有很多困惑。因為內服中藥復方之中,包含著很多化學物質,而不是單一化學成分。即使是一味中藥,也包含著很多化學成分,中藥復方湯劑的化學成分就更復雜。
比如,中藥煎煮之后,有些化學成分被煎出來,有些沒有煎煮出來。煎藥前的炮制、煎藥時的壓力、溫度、濃度、時間都影響化學成分的析出。煎出來的化學物質相互作用,可以產生新物質。因此,用化學分析定性定量的手段,研究中藥的化學物質組成,是十分復雜的工作,其結果難以重復,往往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按照“質量可控”的要求,中藥多組分的化學元素不容易定性定量,所以大多數中藥盡管來自天然生物進化,但是大都被當作初級的藥品,被看成是質量不高的物品。
中藥與西藥單一靶點給藥不一樣,由于其化學物質十分豐富,屬于“整體組合效應”,這為研究中藥的作用機制和“中藥西藥化管理”帶來許多煩惱。
但不管是怎樣依據中醫傳統理論和辨證論治,以及中藥發揮作用的有效成分,中藥內服發揮藥效終歸是靠化學物質來起作用的,這一點,中醫界內外都是公認的。
當然,中醫的治療特色絕不限于內服中藥。比如,內病外治、雜合以治等,就更不適合用定性定量的化學分析方法來衡量了。 1/4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