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道術并重的國學,假如只有“道”而沒有可操作的實用技術,就不能把治病救人落到實處,容易成為“坐而論道”的空談。
《素問·舉痛論》說:“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厭(驗)于已。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
實驗證明,通過針刺的不同手法,可以使人體腦部的內啡肽、強啡肽、類啡肽等“類嗎啡樣物質”分泌增多,達到鎮痛和針刺麻醉的效果。針刺和艾灸,都可以增強白細胞的吞噬作用,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當然,外治療法更復雜的作用機理,也許遠不止于此,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臨床上的心理疏導,既無物質給予患者,也沒有能量傳遞給病人,卻能夠幫助其糾正亞健康、治療疾病,恢復健康,其科學原理就是“內外相關”。
古人認為,實現“內外相關”的作用途徑,是臟腑經絡系統。
《靈樞·經脈》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靈樞·經別》說:“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難也。”經脈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內屬臟腑,外絡肢節”,是溝通表里內外、上下左右的必然通道,是實現“內外相關”的必要環節。
內在的營衛氣血,可以營養全身四肢百骸,需要通過經脈;內在臟腑影響外在皮脈筋骨肉,也必須通過經脈實現。
外邪傳里,需要經過經脈;外在的治療措施,其作用也必須通過經脈傳導。 3/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