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二胎的父母應該如何做?第 2 頁
防患于未然,需從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做起
對于不少考慮備孕二胎的年輕父母,在做決定時,別忽視家里“老大”的感受,要盡量多與孩子溝通。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為此,建議父母在平時的教養中做好以下幾點:
內化“好母親”,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在母嬰早期互動中,母親對嬰兒的聲音、眼神要有敏感性,并及時作出回應(提供溫暖和安全),使孩子感受到“好母親”的存在。父母最好親自哺育孩子。如果,母親不得不離開孩子一段時間,可利用“過渡客體”(充當母親替代物的特殊玩具和玩物,如布娃娃、玩具熊、布片等)對抗孩子心理上的被拋棄感,使“母親作為外在客體”到“母親作為內部存在”過渡順利,實現最初的分離。這種內化的“好母親”,會使孩子自體堅固、強大,感到安全。當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也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穩固。
鼓勵孩子交往,促進其社會自我意識的發展 父母在孩子的嬰兒期就要建立其安全型依戀,引導孩子對外界進行積極反應;幼兒期后要鼓勵孩子游戲,多與同齡伙伴交往,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在交往中,兒童將學習放棄“自我中心”,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關心理解他人的心理需要,學習寬容與忍讓,其自我意識也在與同伴的一次次誤會、爭吵、和好、共享中得到發展。交往還可提高兒童的自我調控能力,學會與人分享(無論情感還是物質的),培養獨立與擔當精神。
培養孩子積極成熟的應對方式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面臨壓力情景時存在成熟與不成熟兩種不同的應對方式。成熟者,面對應激事件或環境時,常以問題解決為導向,想方設法積極面對;不成熟者,以情緒為導向,常以“退縮”、“要挾”、“軀體化”等方式消極應對。在教養中,養育者應具有培養孩子成熟應對方式的意識。有些父母,在遇到沖突、困難或挫折時,往往采用退縮、賭氣等不成熟的應對方式。當孩子遇到困境時,就可能使用父母那樣的應對方式。或者,孩子在無意中使用不成熟的應對方式時,父母很快就范,從而使得這種方式得到強化。所以,父母自身在面臨壓力情景時要冷靜,不要意氣用事;當孩子遇事賭氣耍性子時,不要妥協,使孩子意識到“要挾”于事無補,并及時教育孩子勇于面對現實,積極解決問題。
另外,父母應無條件愛護、尊重孩子。若想生育二孩,應做好前期工作,留給孩子一段心理適應期。生育時間最好選在頭胎孩子學齡期之前。若孩子剛進入青春期,父母在對待生二孩問題上需格外慎重,因為這時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在精神生活上既想擺脫父母的羈絆,又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護,內心格外脆弱、易受到傷害。故父母在告知時要講究方式方法,要讓孩子覺得,即便是有了弟弟、妹妹,父母對他(她)的愛仍不會改變。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