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女人:做媽媽準備好了么第 5 頁
問題四:特殊崗位的困擾
上訴的幾個例子,可以說是當代職場女性的代表,從她們身上,我們看到女性面對生育問題普遍存在的各種問題。她們面對這些問題,都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這些方法是她們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當今很多女性的選擇。其實職場女性面對的問題遠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一些在特殊崗位上辛勤奮斗的女性,她們面對的問題可能更復雜。
案例鏈接:
戴口罩的天使——傳染病科女護士
“我媽媽和別人不一樣,她沒有很多時間陪我,因為她要幫助很多的人,那些人比我更需要媽媽,我以后也要當護士長,阿姨們說我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是小護士長了。”
特殊職場:傳染病科的女護士,這是一個容易讓普通人聯想到危險的職業,但如果你作為一個病人來想的話,她們的確是天使。
職場特色:面對各種病人,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愛心,給病人救助的同時,還要給他們勇氣和溫暖。
生育觀點:寶寶和我一起工作
典型人物:福建省某醫院護士長
華淑芳,福建省某醫院傳染病科護士長,自護校畢業以來在傳染病科工作20年,多次榮獲省三八紅旗手、省優秀護理工作者等光榮稱號,面對這些榮譽,這位護士長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盡力做好本職工作。”
華淑芳剛剛開始做護士的時候只有18歲,當時很多人都勸她趁年輕趕快換換科室,小姑娘在傳染病科工作不太好找婆家,可她卻說:“如果連我的工作都不能理解,那就不值得我嫁給他。”后來,這位倔強的小姑娘作了護士長,又有人勸她調換科室,可她又說:“做慣了。傳染病人特別需要細心、耐心和愛心,流動大了,對病人很不利。”
在傳染病科,見到病人咳血或咳痰是最平常的事,血和痰又最容易傳染病菌。可只要是華護士長當班,她總是搶先帶頭。一些患者治療時需要排便清腸后施行灌腸,卻因便秘無法排泄痛苦不堪,淑芳就用手幫患者從肛門摳出糞便。遇上節假日或搶救病人加班,她總是把自己排在第一班。科里的護士們都說,最苦、最累、最臟的活,護士長干得最多,她們對護士長分配的工作也就不敢怠慢。
華淑芳是傳染科里出了名的嚴師,對新護士要求很嚴格,她總是說:“對年輕人光是眼里沒有用,重要的是讓她們技術過硬,讓她們能理解病人。”愿到傳染病科工作的護士不多,一般是剛畢業分配的新護士,在那工作幾年結婚生育后申請調走,淑芳為了給以后的護士樹立榜樣,即使在懷孕期間也沒有調離傳染病科。
華淑芳懷孕的時候已經30多歲了,對于家庭來說這是一件大事,她也很清楚家里人都希望她能調離傳染病科靜心修養,為了帶好一批年輕護士,華淑芳在懷孕最初的幾個月沒有把自己要做媽媽的事情告訴任何人,堅持每天帶小護士查病房、照顧病人、給小護士考核。 華淑芳懷孕的后期,即使行動不便,還是每天按科里的要求外罩長衣、長褲、戴口罩來上班,因為當時醫院里還有一個她撿來的“女兒”,她走不開。
那一年冬天華淑芳在傳染病科過道的椅子上發現了一個三度營養不良且患有細菌性痢疾傳染病的女嬰,由于有傳染病,孤兒院不能馬上收養,只好先住在傳染病科。為了給女嬰增加營養,自己花錢買奶粉;天氣冷,女嬰不斷腹瀉弄臟衣物,又沒替換的衣物,淑芳就把家里人給自己的孩子準備的小衣服拿來給女嬰來換。大家都說淑芳提前當媽了。這個“女兒”在她和同事們一個多月的精心護理下,病好了。淑芳又通過民政部門的幫助,將女嬰送到了孤兒院,為女嬰找了個相對固定的家。
華淑芳回憶說:“一知道我懷孕,我丈夫就把小床準備好了,我家里人也馬上從外地把做好的小衣服小被子寄了過來,可那個小病人大冷天連換洗的衣服都沒有。我就和我肚子里的寶寶說,咱們分給她一點吧,然后我就把給寶寶準備的小衣服送給了她,當時我沒辦法親自照顧她,就看著小護士把小衣服給她穿上,我就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華淑芳就快要生產了,在家休息的期間,一對年輕夫婦帶患乙腦的孩子到傳染病科打頭皮針,接待他們的是位年輕小護士。小護士雖小心謹慎,但一連四針都沒扎中小孩的頭皮血管。孩子哭啞了嗓子,年輕夫婦汗流浹背,小護士慌了神。淑芳挺著大肚子聞訊趕來,看著嚎啕大哭的孩子心疼不已,她叫來了周圍的年輕護士,讓她們看她的示范。肚子太大,她只有側過身來扎針,一邊講解著如何觀察頭皮血管,打頭皮針時手和針應選擇的角度,然后左手拿消毒棉,右手拿針,一針下去就扎準了,小孩停了哭鬧,年輕夫婦舒了口氣。當年輕夫婦一再致謝的時候,淑芳只是微笑著說:“誰讓咱們都是父母呢?”
華淑芳的親生女兒的出世并不順利,小家伙在醫生們搶救了一個多小時以后才有呼吸,淑芳的丈夫心疼不已,竟埋怨說是淑芳戴著口罩給捂的,醫院領導也要求華淑芳多休息一段,好好照顧孩子。可產假一到,淑芳又戴上口罩上班了。夫妻倆在當地沒有親人,女兒只能請醫院托兒所的阿姨開小灶——破格錄取。孩子8個月時,丈夫到外地念書,一念兩年。那段日子對涉玲來說最為艱難,但她從未耽誤過工作,照舊每天提前30分到崗,下了班還是常為搶救病人加班加點,多虧好心的托兒所阿姨照料著女兒,阿姨們常心疼地埋怨她,好像女兒不是自己的。
華淑芳說自己不是一個好母親,但是她的女兒卻覺得她是天底下最了不起的媽媽,當說起母親的時候,華淑芳剛上小學的女兒說:“我媽媽和別人不一樣,她沒有很多時間陪我,因為她要幫助很多的人,那些人比我更需要媽媽,我以后也要當護士長,阿姨們說我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是小護士長了。”
當我們問到你希望女兒以后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的時候,華淑芳脫口而出“善良的人。”
案例鏈接:
看透你的眼光——放射科女醫生
“雖然我還沒有懷孕,但是我非常擔心我以后能不能要孩子,我的工作會不會對胎兒有影響。我們工作很忙,我不知道該怎么和領導開口。”
特殊職場:放射科,射線到底會造成多少影響,恐怕放射科的大夫們自己也說不清楚。
職場特色:無法脫離射線。
生育觀點:左右為難
典型人物:某放射科女醫生
劉笑莉,某醫院放射科的女醫生,從業6年,前年結婚,今年打算懷孕,但是她現在非常擔心射線對胎兒發育不好。
“雖然我還沒有懷孕,但是我非常擔心我以后能不能要孩子。”說到孩子,這位年輕的女醫生一臉無奈,“我們的病人非常多,平均每天最少也要有40個左右。我一畢業就在這里工作了,6年來一直沒有脫離過射線,我不知道跟我類似的女同志們都是怎么打算的,也不知道別的醫院都是什么政策。我想過調換科室,可我學的就是這個專業我又舍不得放棄。我們主任對人非常嚴厲,必須懷孕確定了才能脫離射線,但是等確診懷孕了,那孩子至少也已經一個多月了,也就是說,孩子已經受了一個多月的射線照射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我打算請病假,但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準假,也不知道我該怎么保護自己和孩子。”
劉笑莉這種擔心并不是憑空而來的,她所在的醫院有個核醫學科的女醫生,在不久前就因為生育的問題辭職了。這位女醫生曾經先后3次懷孕,前兩個流產了,第3個經檢查發現畸形只好墮胎,她個人判斷可能和長期接觸射線有關系,要求調換科室也沒有得到回應,只好辭職了。這位女醫生的辭職,使得劉笑莉更加緊張了。
現在愿意留在放射科的女醫生比較少,但是對女病人來說,有的時候需要脫掉衣服拍片,讓男醫生來做會增加病人的心理負擔,也的確不方便,所以醫院管理人員有的時候不愿意把僅有的幾個女醫生在沒有確診懷孕的情況下就調換到別的科室。這就造成現在很多女學生不敢學放射專業,女醫生不愿意進放射科,進了放射科想調走,醫院又不愿意調的,放射科女士醫生越來越少,女醫生越少醫院就抓得越緊的連鎖反應。像張笑莉這樣的顧慮,基本每個放射科的女醫生都多多少少有一些,這也就使得放射科女醫生越來越少。
基于放射科人員工作的特殊性,國家做出了如下規定:
1. 放射工作人員上崗后每年體檢一次,體檢費用由各課題組自理。
2. 同位素管理員將為所有放射工作人員建立個人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歷次醫學檢查結果及處理意見,在其脫離放射工作后繼續保存20年。
3. 確診已懷孕或在哺乳期內的工作人員或使用者應停止同位素操作。
4. 放射工作人員的保健津貼按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執行。臨時調離可繼續享受津貼,但不超過三個月,正式調離放射工作者,可繼續享受津貼一個月,從第二個月起停發。
5. 放射工作人員每年可享受保健休假2周,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員不再享受保健休假。
6. 凡接受個人劑量監測的放射工作人員,工作期間必須佩帶個人劑量儀。監測費用自理。
據衛生部《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管理規定》:放射人員的保健待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放射工作人員的保健休假,應根據照射劑量的大小與工齡長短,每年除其他休假外,可享受保健休假2至4周。從事放射工作25年以上的在職者,每年由所在單位安排利用休假時間享受2至4周的療養待遇。放射工作人員健康體檢、休假、住院檢查或患病治療期照常享受保健津貼,醫療費用分別由公費醫療、勞保醫療或所在單位支付,在生活方面所在單位應給予適當照顧。長期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因患病不能勝任現職工作的,經本規定第十二條規定的組織或機構診斷確認后,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退休。放射工作人員因職業放射操作致殘者,其退休后工資和醫療衛生津貼照發。因患放射疾病治療無效死亡者,按因公犧牲處理。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