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用的養生保健知識
人到老年,機體的器官組織形態和功能都發生了退行性變化,臟腑氣血生理機能自然衰退,陰陽失衡;同時社會角色和地位的改變,帶來心理上的變化,易產生孤獨寂寞、憂郁多疑、煩躁易怒、失落等心理狀態。老年人的養生保健從心理調攝、飲食調養、起居調攝、運動保健等多方面進行。應遵循順其自然,順應四時,強調天人合一的原則。
一、飲食調養
老年人的消化系統功能較弱,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尤為重視固護脾胃,通過飲食調攝保持脾胃健康,對老年人生活質量提升大有益處。因此老年人的飲食調攝應以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做到飲食多樣化,食宜清淡、熟軟,進食宜緩,食要定時、限量,少吃多餐。
二、心理調攝
老年人心理調攝的關鍵在于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定。老年人可以通過欣賞音樂、習字作畫、垂釣怡情等方法進行心理調攝,寓情于物,達到身心愉悅的目的。
三、運動保健
老年人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可以暢通氣血,強健脾胃,增強體質,延緩衰老,并可調節情志,對消除孤獨垂暮、憂郁多疑、煩躁易怒等情緒有積極作用。老年人運動鍛煉要遵循因人制宜、適時適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運動中應注意防止受涼感冒,避免運動損傷,防止運動過度。適合老年人的運動項目有太極拳、八段錦、慢跑、散步、游泳、乒乓球等,也可選擇中醫“叩齒”,“導引”,“咽津”等養生方法。但如果出現身體不適可暫時停止運動,不要勉強。一般來說,鍛煉3個月后,應進行自我健康小結,總結睡眠、二便、食欲、心率、心律是否正常,適時調整。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診,采取措施。
四、起居調攝
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應當謹慎,做到起居規律,睡眠充足。中醫提倡順應一年四季氣候消長的規律和特點來調節機體,及時增減衣物,合理安排勞寢時間,使人體與自然變化相應,以保持肌體內外環境的協調統一,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老年人的居住環境以安靜清潔、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溫度、濕度適宜、生活起居方便為好。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定時大便,臨睡前宜用熱水泡腳。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